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迅猛,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镇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小城镇环境问题越来越显著,城镇的发展进化过程也是城镇新城代谢的过程,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新陈代谢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小镇繁荣的重要途径。小城镇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小城镇的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为了改善浙江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G20后,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G20杭州峰会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加快建设“两美浙江”的高度,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力求打造一幅迷人美丽浙江的诗意大画卷。本文以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研究课题,通过研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化休养的基础理论,提出“城市双修+一休”的理论体系。研究结合地域性、可持续城市化、城市生态等理论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小城镇的环境整治中,着力解决规划不合理、设施滞后、特色缺失、传统文化遗失、管理薄弱等问题,高质量统筹乡镇发展,坚决去除道路和地面的污泥浊水、违章建筑以及城市的环境脏乱差,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力求实现城市三美: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余杭区瓶窑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项目的实践,研究如何更有效实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反思,同时阐明“城市双修+一休”达到“城市三美”的实践意义,并为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系统性的理论基础。文章共分6部分。绪论,阐述研究背景,提出问题,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第2章环境综合整治基础理论研究;第3章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性理论建构;第4章分析浙江小城镇环境现状特征及整治案例分析;第5章瓶窑镇小城镇环境综合实践研究,指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第6章结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