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水平一直徘徊在8%以下。但自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各商业银行仅用短短2、3年的时间便使资本金充足率达到8%的最低监管标准,并在此后进一步提升,2007年末更达到能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并肩的水平。但众所周知,一国金融体制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监管技术、人员素质、企业文化等等因素,并非短时间之内可以获得巨大改善。因此,探索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迅速提升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的构建方略,这是本文与之前相关研究的最大不同。处于长达8年的经济上升期中的商业银行改革为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的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经济环境,信贷业务的迅速扩张,资本金的快速累积以及资产质量的稳步提升均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水平提升的基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单一的资本金结构得到了改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资本金充足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同业先进水平。但是另一方面,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剖析,我们发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净充足率提高的背后所掩盖诸多资本金补充机制的缺陷,如资本充足率达标过程中对政府注资的过度依赖、宏观调控政策造成的资本充足率虚高、内源资本金积累渠道狭窄与不稳定、外源资本金渠道不稳定等等。因此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仍应积极探索资本金补充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文章从内源与外源性融资,资产管理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的构建,提出商业银行应努力建立资本金补充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