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0年北京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生鲜农产品市场交易额达113.93亿元,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约为2.14%。这一比例看似不高,但是生鲜农产品乃居民日常消费中购买频率非常高的生活必需品,其流通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北京市整个经济的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也影响到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声誉。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之下,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生鲜农产品流通网络。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构建新型高效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及时提供无污染、品种丰富的生鲜农产品。但是在现有流通模式下,北京市生鲜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质量安全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北京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实地考察为依据,结合国家统计局、北京统计局、商务部和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关数据和文件资料,参照发达国家先进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就北京市当前模式下生鲜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写作框架如下:绪论部分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然后第二、三章着重讨论了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现状和生鲜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章分析了国际上先进的三种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围绕其成功经验和启示展开了深入研究;第五章本文就北京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有三种流通模式发展前景光明,即批发市场运营商主导型流通模式、连锁超市主导型流通模式和加工企业主导型流通模式。本文最后就如何构建北京市新型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提出了多项对策建议,这部分内容乃本文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