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加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针刺加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针刺加骨肽注射液肌肉注射、单纯针刺三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探讨针刺加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L4~L5、L5~S1单节段和双节段突出或膨隆,且只有一侧下肢有症状或体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加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组(A组)、针刺加骨肽注射液肌肉注射组(B组)、单纯针刺组(C组),每组各20例。三组在进行针刺时的取穴及针刺方法均一样。针刺取穴为L4、L5夹脊穴(双侧)、环跳(患侧)、阳陵泉(患侧)、委中(患侧)。A组:针刺完毕后,进行穴位注射时,取双侧L6夹脊穴,抽取骨肽注射液1ml,每穴注射入0.5ml。B组:针刺完毕后,抽取骨肽注射液2ml进行臀大肌肌肉注射。C组:单纯按A组的针刺穴位和针刺方法进行针刺,不进行穴位注射和肌肉注射。三组均为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三组用“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进行临床症状积分的评定,并检测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F波潜伏期。对JOA评分和F波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探讨针刺加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 结果:(1)三组治疗后均能使JOA评分升高。但相比之下,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A组治疗前健侧与患侧下肢胫神经F波潜伏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内比较:A、B两组治疗后均能使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降低(P<0.05);C组治疗前后胫神经F波潜伏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间比较:治疗后,在改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方面,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