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连接结构力学分析与布局优化设计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栓连接结构由于螺栓孔的存在,使得被连接件材料存在不连续性,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变形,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因此,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准确、快捷地获取结构的力学性能对螺栓连接结构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螺栓连接结构而言,受剪是其主要受力方式之一,需要对影响其抗剪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螺栓孔处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螺栓连接结构的破坏大都发生于螺栓孔处。因此,为了改善连接件的孔周应力集中现象,使得连接结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构更加安全可靠,需要对螺栓连接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Abaqus力学分析软件,针对螺栓连接结构有限元建模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的螺栓连接结构建模方法。最后基于Python语言,建立螺栓连接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2)以单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结构的不同设计参数,对影响其抗剪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的一般规律。(3)为了得到合理的螺栓布局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多螺栓连接搭接板结构,运用萤火虫算法对不同螺栓数量下的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与初始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结构的孔周应力集中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4)建立了典型的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模型,运用萤火虫算法对连接节点进行布局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的螺栓布局设计方案,结构的强度得到一定提高。(5)对落地双摇臂抱杆及其螺栓连接节点进行力学分析,并运用萤火虫算法对抱杆螺栓连接节点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使其最大孔周应力明显下降。本文对三种不同受力形式的多螺栓连接搭接板、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和抱杆螺栓连接节点进行了力学分析,运用萤火虫优化算法,对螺栓连接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使得结构最大孔周应力得到明显降低、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优化结果均表明了萤火虫算法在螺栓连接结构螺栓布局优化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螺栓连接结构的设计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可恢复功能结构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含可更换耗能构件的结构是实现可恢复功能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北岭地震和阪神地震中发现传统的焊接钢框架梁柱节点发生了大量的脆性破坏,目前较多学者研究了削弱型和加强型等塑性铰转移型节点,将塑性铰转移至远离节点连接区域来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然而,这些节点未充分考虑震后修复策略,功能可恢复性有待提升,基于此,有学者在钢框架节点中设置了各种形式的可更换耗能构件来实现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结构体系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形式之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节点是研究的重点。当下预制构件连接处大多仍需采用现场湿作业,或者采用预应力等较为复杂的连接形式。而钢结构由于材料的可焊性并且应用螺栓等简单连接的方式,具有天然的可装配性。故本文借鉴钢结构常见连接方式,提出一种外包钢管-钢筋贯通式混凝土框架梁-柱干式节点,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
国际合作项目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人类为解决能源问题而展开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等离子体自持燃烧为目标的聚变装置。其中软X射线相机是ITER装置中一项重要的诊断系统,通过监测ITER装置运行过程中辐射的软X射线强度及分布,可以研究等离子运行的不稳定性、锯齿特性和杂质辐射等关键性问题,同时为等离子体控制提供诊断数据。软X射线相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探测器、前置放大器、中继放大器和数据采
R26合金螺栓主要应用于火电汽轮机的高、中压内缸、高压侧平衡活塞汽封、高压静叶持环等部套中,服役温度高达650℃,螺栓服役过程中除了复杂的环境介质外,还经常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严苛的服役环境要求螺栓材料具有高的蠕变强度和优良的耐蚀性与抗应力松弛性能。目前,对于R26合金的组织演变的研究数据十分有限,特别是对经过长期服役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析出相的形态及分布规律,缺少相关的深入研究。本文以R26镍
能源问题是所有国家都不可忽视的,生活生产乃至科技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撑。相当大一部分的化石能源都转化为电能被输送和消耗,电能对比其他形式的能源有着独特的优势。有着“人造小太阳”之称的托卡马克装置被认为是核聚变发电的希望,磁诊断又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段之一。磁传感器输出信号等于原始信号对时间的导数(微分关系),需要积分器将其还原。一款高效、长时间工作漂移微弱和响应快速的积分器是磁诊断必不可少的设备。论
自复位墙结构主要是在摇摆墙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摇摆墙结构上加入自复位装置形成自复位墙结构,可更换构件结构是在震后更换受损构件能够迅速恢复使用功能的结构,本文所研究的底部设置可更换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的自复位剪力墙综合了几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本文研究一片底部设置BRB的自复位剪力墙,普通自复位剪力墙墙角易碎位置用BRB代替,BRB在地震中通过拉伸
由雨水口、横截沟组成的市政道路雨水收集设施是路面径流进入地下雨水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其截流效率直接影响路面积水程度及地下管网排水效率。因此,对影响截流量及截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研究对优化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通过搭建1:1物理模型试验平台(长12 m、宽3 m,侧边高0.5 m),对五种偏沟式雨水口(编号为G1~G5)及八种横截沟(编号为TG1~TG8)分别进行了204、320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在全世界中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科研合作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受控磁约束核聚变产生大量能量,代替传统化石燃料,解决能源危机。装置中的软X射线相机主要由探测器、前置放大器、中继放大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组成。探测器输出的信号非常微弱,前置放大器和中继放大器需要距离探测器越近越好,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是结构损伤识别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仅利用结构振动响应的运营模态识别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其无需激励信息的优势在运营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以盲源分离理论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成为运营模态辨识的热门方法。但是现有的时频方法大多只能解决结构模态识别中的正定问题,无法处理实际工程中欠定盲源分离问题。为了改善这个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次时频分布和智能聚类
软X射线相机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中重要的诊断系统,通过测量聚变装置运行过程中辐射的软X射线强度分布,可以研究磁流体不稳定性(MHD)和杂质辐射等重要问题。为了保证运行过程中软X射线相机系统在振动环境下运行正常,要求在诊断系统设计和测试的过程中考虑在不同地震响应谱(FRS)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同时需要通过振动试验来验证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利用振动计算仿真和实验结果对照的方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