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是国家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因素,当汇率出现失调情况时,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对外部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刻,而均衡汇率水平是研究汇率是否失调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我国作为国际上贸易大国,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严重影响着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均衡汇率问题成为许多国家一直关注的热点。一些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认为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在过去二十几年一直被严重低估,汇率的严重被低估会造成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情况严重,使得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受阻,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强烈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而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升值同样也不利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那么我国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否真如西方国家所认为的处于长期严重低估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民币的均衡汇率以及失调情况就变得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汇率的相关名词和均衡汇率的五大主流理论,选择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实证分析中的被解释变量,并通过对各均衡汇率理论的分析讨论决定以行为均衡汇率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模型基础。在选择经济基本面作为本文实证的解释变量的同时,也有考虑到中国实际情况,加入农村人口比重这一因素。运用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和H-P滤波技术算出各年的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值,得出各年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对各阶段汇率的失调原因作出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国外净资产、政府支出和农村人口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长期平稳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对外净资产对汇率的影响最大。人民币汇率水平在1994年至2015年间出现两次低估、两次高估、一次接近长期均衡汇率水平。且基本每一年都存在汇率失调的情况,一些年份失调程度甚至超过10%,如1994年人民币汇率被低估13.14%,1998年人民币汇率被高估12.13%。那么基于实证结果,文章以调节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为目的,从完善外汇市场的管理结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这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使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均衡汇率值逐渐趋于一致,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