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情况,揭示二者在宫颈鳞癌发生中的相关关系,并分析HMGB1和RAGE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大小、分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揭示二者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例宫颈原位癌,9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3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MGB1和RAGE的表达情况,结合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HMGB1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MGB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RAGE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内。1、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8.7%(88/150),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弱表达16.7%(5/3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MGB1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宫颈鳞癌阳性率分别为54.6%、61.7%、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性宫颈癌、原位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的阳性率分别61.7%、46.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FIGO分期Ⅰ、Ⅱ期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直径<4cm的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7%,在≥4者阳性表达率为7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HMGB1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分期、大小、侵袭和转移有关,而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无关。2、RAGE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48.0%(72/150),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弱表达1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1.1%、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性宫颈癌、原位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0.8%、36.7%、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FIGO分期Ⅰ、Ⅱ期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4cm者阳性表达率为53.2%,在<4cm者阳性表达率为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RAGE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分期、侵袭和转移有关,而与其组织分化程度、大小无关。3、RAGE的表达与HMGB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08,P<0.001)。4、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HMGB1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上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MGB1和RAGE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尤其是发生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二者的相互作用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可作为宫颈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宫颈鳞癌基因治疗的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