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四个典型景观水体水质和生态指标进行定期调研,分析了不同补给水源条件下水体水质、藻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规律;然后采用不同指标体系对各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针对护城河南门段再生水补给区域夏季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引起的水华爆发问题,通过模拟试验探究了铝盐在控制景观水体藻类爆发中的可行性,并对铝盐絮凝除藻过程中发生的藻絮体上浮现象进行了探索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四个典型景观水体中,以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的水体中氮、磷、COD浓度明显较高,更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增加以及水体浊度的上涨。水体中氮主要以硝氮的形式存在,占TN的比例均高于50%。(2)水体中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动物生物量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因素。植食性浮游动物如枝角类和轮虫,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明显,而部分肉食性的桡足类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则不明显。(3)调研水体中共检测出33种浮游动物,以南门段最多,其次分别为桃花潭、丰庆湖和兴庆湖。检出的浮游动物种中轮虫最丰富,占比在70%以上,但四个典型景观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远小于自然水体对应指标。(4)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法、丰富度指数法、均匀度指数法、E/O指数法、浮游动物数量法和叶绿素a浓度法对四个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评价法获得的结果与水体的感官指标最符合,E/O指数法与叶绿素a浓度评价法获得的趋势相同,而其它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5)研究选取氯化铝和硫酸铝两种铝盐对水中藻类和磷进行去除时,相同投加量(Al3+计)下两者的去除效果相差较小,但当投药量较低时,氯化铝对叶绿素a浓度的去除效果好于硫酸铝;当水体总磷浓度的初始值较低时,氯化铝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果优于硫酸铝。此外,铝盐投加量(以Al3+计)在10.0 mg/L时,即可对水体中浊度、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铝盐除藻主要依靠Al3+的沉淀和胶体的网扫捕集作用。(6)采用铝盐进行混凝除藻时,藻絮体出现上浮现象,影响除藻效率。藻絮体发生上浮的直接原因是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托起絮体。光照强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溶解氧浓度越高,则上浮现象发生得越快,上浮现象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