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贞丰苗族打三朝风俗的文化解读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是种族繁衍和文化传承的基点,对家庭、社区、社会均有着重要意义,并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间产生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本文所关注的是贵州贞丰苗族的生育文化尤其是其诞生礼“打三朝”,力求全面呈现贞丰苗族的生育观、生育习俗,并对“打三朝”仪式作多角度的文化解读。打三朝的核心事象是外婆为外孙送背带,这一风俗在我国西南民族尤其是有“不落夫家”传统的民族中普遍存在着。贞丰苗族送背带仪式即“打三朝”的鲜明特征是隆重、热烈、娱乐色彩、性色彩浓重。作为综合性的民俗事象,打三朝承载了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本文分别从人际关系、背带艺术、礼俗歌、仪式行为四个角度进行剖析,以期挖掘“打三朝”深层文化蕴涵。为期三天、百人参与的“打三朝”仪式有着鲜明的吉庆和娱乐色彩,其间生子家庭、远近亲友、村落居民间进行了广泛的人员互动和物的交流,借由送背带进行了一次人际关系的大整合。“打三朝”作为四大人生仪礼之先的诞生礼,是新生儿人生的起点,而对于新生儿所在家庭,“打三朝”具有补充婚礼的重要意义,是产妇结束新娘身份,正式成为夫家成员的标志。在打三朝这一仪式化语境中,背带艺术获得众人的极大关注和评议,《背带歌》被年复一年的重复演唱得以世代传承。因此三朝礼风俗为背带艺术及礼俗歌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可以说民族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是相伴相生的。在三朝礼仪式过程中,中年女性担当绝对主角,行为、语言显示出朴素的生殖崇拜观念,凭借生育承担者的优越性和妇女群体的力量,打三朝实际成为中年女性的狂欢节。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权力结构中的传统权力主体(国家)角色的淡化和非国家行为体(民众)作用的上升,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利用
旋转圆筒型过滤膜在精密平衡过滤难分离物质时,由于高速旋转的过滤膜对附着在过滤膜表面的滤饼层产生很大的扫流力,过滤时不断扫流过滤膜表面生成的滤饼,使过滤能够保持连续稳定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村改居”的背景下产生了农村社区。“村改居”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渡性社区,在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中出现了治理转型,面临着很多之前未曾
和谐文化的构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建立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力抓手。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职学生高尚情操的培
重整从本质上说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债务人实施的旨在维持其存续、恢复其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再建型破产程序。重整法律制度的确立不仅能够实现其所要达到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