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情况、手术和麻醉的刺激、术后炎症、疼痛、睡眠紊乱等有关。而右美托咪定是新一代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对受体的选择性(α2:α1)为1620:1,约为可乐定的8倍;且其内在活性强于可乐定。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镇痛和催眠作用,术中输注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同时其可通过激动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的α2受体而抑制交感神经和降低应激反应。近来发现右美托咪定还具有抗炎和脑保护作用。故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能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行胃肠道肿瘤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年龄在65-85岁之间、拟行胃肠道肿瘤切除的患者,随机分入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两组麻醉方案均选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入室后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右颈内静脉置管,左桡动脉置管直接测动脉压。全麻诱导以芬太尼3ug/kg,丙泊酚1.5-2m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术中需要时追加芬太尼50-100ug/次、罗库溴铵0.075mg/kg/次;术中予以0.25%布比卡因硬膜腔间断推注3-5m1/次;术中以2%七氟醚维持全麻,并维持BIS值40~60之间。术中监测SPO2、体温、EtCO2、血糖等。D组右美托咪定分两阶段给药:负荷量以0.5ug/kg输注10分钟,维持为0.3ug/kg/h,至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停药。C组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1)、负荷量输注期间(T2)、麻醉诱导期间(T3)和气管导管拔除期间(T4)最高、最低平均动脉压及两者差值,分别记为MAPmax、MAPmin和MAPdi,记录最高、最低心率及两者差值,分别记为HRmaxHRmin和HRdi。记录从停用七氟醚到BIS值为60、70、80和睁眼的时间(min)。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分别记录以下时间点MMSE得分并测定S100β蛋白血浆浓度:术前1天、术后1小时、术后48小时和术后7天。在以下时间点评估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术前、负荷量输注结束、术后1小时、术后48小时和术后7天。记录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考察右美托咪定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及术后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术中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结果。呼出气平均七氟醚百分比浓度:D组1.40±0.21,C组:1.67±0.2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芬太尼用量D组285.50士28.37ug,C组309.50士37.20u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结果。在气管插管时(T3)时,MAP最大波动值(最高MAP与最低MAP之差,MAPdi)D组为21.25±10.24mmHg,C组为30.60±11.14mmHg,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3时最高心率存在差别,D组为75.05±17.12次/分,C组为85.60±10.65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期间(T4),最高心率HRmax和最低心率HRmin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4)术后24小时淋巴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0.96±0.35×109,C组1.53±1.32×109,P<0.05。5)两组患者术后MMSE得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血浆S100β蛋白结果。术后48小时,两组间MMSE得分呈非正态分布,故以中值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D组28(27-28.75),C组26(25.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两组之间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术后1小时D组发生率为55%,C组为70%;术后48小时D组发生率30%,C组为55%;术后七天D组发生率为25%,C组为30%;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点两组S100β蛋白结果为非正态分布,两组S100β蛋白组间比较在各观察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48小时,故以中值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D组较麻醉前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1.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减轻麻醉期间应激反应。2.在本研究所使用右美托咪定剂量下,对术后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影响。3.本实验未能观察到S100β与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4.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