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土地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居民最基本的保障之一,是保障农村居民居住权利的基本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当前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无法实现城乡统筹的现实目标,亟需完善改革。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存在用地布局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只能采用多种方式来调整当前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目前我国农村仍实行二元户籍制度与二元土地制度,并且长期受双系统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城市和农村地域之间的联系,使得城乡统筹、整合速度减缓。因此,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成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部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宅基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居民最基本的保障制度之一,对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缓解农村居民生存压力,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分别从我国宅基地产权制度发展进程、宅基地产权制度现状、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这三部分进行描述。第三部分讲述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别从宅基地登记和确权过程中、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以及地上房屋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后,本文从观念、制度与实践这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笔者分别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与实践层面分别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在对我国农村宅基地进行登记确权的过程中,应促进宅基地产权明晰,明确产权主体。其次,广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带领农民探索宅基地有偿、有期限的使用制度。第三,各职能部门应加快建立与完善宅基地有条件退出机制,积极培育服务中介,完善宅基地流转服务。第四,立法部门应建立与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宅基地流转有序推进。第五,实施宅基地使用示范村建设,推动建设农村土地一级市场,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现代思想观念,提高其先进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