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通痹颗粒防治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的防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DM)大鼠模型.依据血糖值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渴通痹颗粒(高、低剂量)组,弥可保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消渴通痹颗粒(1.875g/kg、0.625g/kg)灌胃,弥可保300μg/kg灌胃,每天一次,用药2月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FBG)、体重(w)、血清SOD、MDA;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坐骨神经中cGMP、cAMP的变化;对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和大鼠坐骨神经突触素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形态的改变;同时测定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潜伏期潜伏期(SL).并进行对感觉神经检测的摇尾实验.结果:1、消渴通痹颗粒可调节血糖、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和降低血清MDA的含量.2、消渴通痹颗粒能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cGMP、cAMP的含量和坐骨神经突触素的含量,同时降低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3、消渴通痹颗粒能有效地增加糖尿病性大鼠坐骨神经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4、消渴通痹颗粒可明显改善和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缩短其潜伏期.结论:消渴通痹颗粒能有效调节血糖,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和降低血清MDA的含量、降低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提高坐骨神经中cGMP、cAMP和突触素的含量.有效增加糖尿病性大鼠坐骨神经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同时还可明显改善和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缩短其潜伏期.可明显缓解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的早期病变,其综合疗效优于弥可保.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骨代谢调节因子和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IGF-Ⅰ、TGF-β1在成骨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骨代谢调节因子及成骨细胞
肾虚邪伏,又称肾虚伏邪,是指人体感邪后潜伏于里,不立即发病的疾病类型。狭义是指伏气温病中一种邪气因肾气不足、潜伏少阴的特殊类型,是温病学的概念范畴,广义是指一切因肾气不足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SD大鼠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因1(PAI-1)的活性影响,探讨穴位敷贴抗血栓形成
目的:  本研究基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旨在对中药合并常规治疗对 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 COPD稳定期的临床中药防治提供证据。除此以外,将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
摘 要:該研究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探讨了库车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约有78科376属96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9种,被子植物75科373属951种。植物科、属、种总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结构。其中科总数在海拔1 600~1 800 m处为最高峰,属总数在海拔1 800~1 900 m处呈现最高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