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探测中生命体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lpp110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员探测是指利用伤员探测装备,在废墟、掩体中探测有无存活的伤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伤员,并为抢救伤员赢得宝贵的时间。 本课题研制的伤员探测仪采用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技术,对被测量对象无约束,无需接触性电极、传感器、电缆等的连接,而且可以隔一定的距离,隔一定的物质(如衣服、纱布、墙等)进行生命参数(呼吸、心跳)检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束照射人体,其回波信号被人体生命活动引起的体表微动所调制,使得回波信号的某些参数(如频率、相位)发生改变,检测到这些变化就能从中提取出人体生命参数。 本研究来源于军队“十五”指令课题,课题组现已研制了S2000—Ⅰ型伤员探测装备样机。课题进展中,如何较准确的判别出生命体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存在是一项重要研究工作。由于实际探测中检测到的信号成分十分复杂,不仅包括人体的生命参数(呼吸、心跳)信号,而且还含有各种干扰,如外围环境的干扰(风、天线抖动、工作人员走动等)信号、雷达天线旁瓣引人的干扰信号、整机系统噪声等,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信噪比,为生命体识别带来困难。因此,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有效的生命体识别,使52000—I型伤员探测系统实用化。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对不同条件下生命体目标的生命参数信号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2.对人体生命参数信号特征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3.提出一套生命体识别方法;4.研制了为实用化服务的伤员探测装备软件系统。 在研究期间,分别选用36GHZ、1.SGHZ的雷达探测系统获取生命参数信号,经信号预处理器进行放大、滤波,经A/D转换送至计算机。利用采集到的生命参数信号,综合时域、频域中生命参数信号特征分析的实验结果,选取相关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取信号特征,最终形成智”能生命体识别算法。利用Tvichw32控件,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中断资源,实现生命参数信号的采集与实时显示。利用时域、频域分析方法在Matlab环境下进行生命参数信号的时、频域数据分析,生成智能生命体识别算法,利用Delphi可视化编程环境设计出友好的软件界面。 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用现有的伤员探测实验平台采集了大量生命参数信号,积累了实验数据,为信号处理及信号特征提取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2、提出了基于FFT频域积累的方法进行非接触生命参数信号分析与检测;3、综合时域、频域中生命参数信号特征分析的实验结果,形成生命体识别算法;4、为52000—l型伤员探测装备样 第2页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研制了伤员探测生命体识别软件系统。 本课题具有以下创新点:1.提出了基于FFT频域积累的方法进行非接触生命参数信号分析与检测;2、首次提出了一套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的生命体识别算法,并研制了相应的软件系统。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科医疗服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2010年3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
《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一书,是布雷耶担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十年后公开出版的关于宪法解释方面的小册子,虽然这不是其第一部学术著作,但却是第一部从理论和司
报纸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本科生班主任制度因为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教师任务的增加和育人要求的变化,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探讨并实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