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曹学佺是晚明闽派一位重要的文人,他以实际诗歌实践活动促进了闽中文学、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闽中文风兴盛的局面。曹学佺交游广泛,在与友人诗酒结社、切磋文艺的过程中,孕育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学佺是晚明闽派一位重要的文人,他以实际诗歌实践活动促进了闽中文学、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闽中文风兴盛的局面。曹学佺交游广泛,在与友人诗酒结社、切磋文艺的过程中,孕育出了“崇性情、倡自然”,“温厚和平、尚雅忌俗”,“以人论诗、以诗论人”的诗学主张。在此诗歌理论的指导下,曹学佺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记游诗、时事诗、咏物抒怀诗和交际应酬诗。其诗歌风格多种多样,“温婉清丽”、“浅淡情至”是其诗歌的主导特色,但有的诗歌还具有风格苍劲、深沉有力的特点,从诗歌形式上来看也是无体不工、诸体兼备。曹学佺现存散文数量不多,但题材多样,包括杂记体散文、序类散文、碑祭传状类散文,这些散文各具特色,从而可了解曹学佺散文整体创作情况。曹学佺通过诗文创作,确立了自己在晚明文坛上的地位,在源远流长的闽中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4月在某院治疗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予
结合高校目前的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如何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本文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观察时段,以基督徒这一形象为切入点,介绍了这一时期相关小说的背景、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作家的创作经历、写作动机以及思想资源。文章围绕巴金、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关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成为了文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
汉魏六朝乐府诗挽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挽歌的起源、具体使用和创作,哀挽活动与挽歌诗的艺术特征等问题。对中国古代挽歌的研究,以往
在当前的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中,学术界或只是把日记作为论文论证材料的一种补充,或只对一位文学家的日记进行研究,而并没有从五四文学家日记去综合考察五四的相关情况,由此便有
诗、史关系看似明晰,但上千年来有很多人认诗为史,把虚构作品等同于实录,动辄用历史来印证文学,文学几乎成为史学的附庸,这对文学、史学发展都相当不利。钱钟书在阅读大量史
李劼人及其代表作“大河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颇具规模。但就其整体而言,虽不乏一定的深广度,成绩斐然,却方法单一,结论多有重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激疑生欲,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还要做到科学调控,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只有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