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水源水中高氯酸盐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进水高氯酸盐浓度、进水断面宽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ion exchange membrane bioreactor, IEMB)去除水源水中高氯酸盐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运行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及设计参数。采用电镜扫描(SEM)、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析了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演替变化,并通过DNA测序确定了优势菌的种类。在水力停留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进水ClO4-浓度研究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进水ClO4-浓度的增加,出水ClO4-浓度升高,ClO4-去除率降低。当进水ClO4-浓度的范围在29.30~104.24gμg/L内,出水ClO4-浓度的范围为0.04-19.00μg/L,除了运行第49d和第51d之外,均满足美国环保署(USEPA)规定的标准18μg/L。②ClO4-膜通量随着进水Cl04-浓度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③在进水ClO4-浓度增大的初期,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泥上清液中ClO4-浓度、水流动室出水Cl-浓度和出水电导率值增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污泥上清液中ClO4-浓度逐渐降低,一般保持在10μg/L以下;出水Cl-浓度缓慢下降,最后稳定在90mg/L左右;出水电导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最后保持在279μs/cm左右。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考察了进水断面宽度的变化对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水流动室出水ClO4-浓度和ClO4-膜通量随进水断面宽度的增大而增加,出水Cl-浓度随进水断面宽度的增大而减小。②水流动室出水电导率的值与水流动室的尺寸有关,进水断面宽度越大,电导率变化幅度越大。③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泥上清液中ClO4-浓度随进水断面宽度的增大而增加。在运行过程中,厌氧生物反应器中的高氯酸盐会产生暂时积累现象,经2-8d后被还原至4μg/L以下。在进水ClO4-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研究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对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HRT的减小,出水ClO4-浓度、ClO4-膜通量、出水Cl-浓度和出水电导率呈增大的趋势。②在HRT减小的初期,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泥上清液中ClO4-浓度增大,随后ClO4-浓度逐渐降低或达到稳定状态,一般保持在2.0μg/L以下。通过SEM、PCR-DGGE和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进水ClO4-浓度对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的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整个运行过程杆菌和球菌为主要变化菌种。DGGE条带比较图及系统进化树都说明,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良好,且群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反应器系统中的菌群主要包括α、β、γ、δ-变形菌纲、放线菌纲、梭菌纲和拟杆菌纲,其中变形菌门为主要菌群。虽然微生物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复杂变化,但是系统中存在某些菌种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优势地位,如Desulfovibrio alaskensis strain Jlac、Devosia sp.1C1627、Mesorhizobium temperatum strain SDW 018和Delftia acidovorans isolate As3-4等,可以推测这些菌种是高氯酸盐还原菌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以ZrSiO4、CaCO3、TiO2、Ce2(C2O4)3·10H2O/UO2(NO3)2·6H2O和Al2O3为原料,采用Ce4+、U4+模拟An4+,通过固相反应,制备掺铈/铀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O5)的组合矿
稀土离子镨掺杂的碱土金属钛酸盐,其薄膜材料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耐高能电子冲击,发光强度高和色纯度高等优点,它因为在场发射(FEDs)显示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基于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电子器件研究现已深入介观尺度。现代科学研究涌现出大批新的现象和新的技术。其中,自旋极化电子隧穿等量子效应已经成为现代研究新型材料的重要手段
摘 要:电缆敷设技术在电力配电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保证电缆的应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为此,在配电工程建设中,要求相关人员更加注重电缆外套的质量和强度,及时纠正配电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为我国的电力事业稳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电力;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
铁电薄膜及其在非挥发性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FRAM)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分别从铁电材料体系和薄膜衬底的选择两个方面
PbTiO3(PT)和BaTiO3(BT)外延薄膜是一种典型的钙钛矿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和光电子产品中,如:非挥发性铁电存储器、动态存储器、薄膜传感器、微波设备和红外探测器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