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术前FEV1降低的危险因素;围术期短期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10mg/kg),研究其对老年肺癌围术期的肺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盐酸氨溴索的肺保护作用与肺功能FEV1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行肺癌根治术(排除全肺切除)的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按入院FEV1测定值分为两层(A层:FEV1<1.5L; B层:FEV1>1.5L),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病理类型、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前血浆检测指标值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引起肺癌FEV1降低的危险因素。A、B两层内按照随机分组、空白对照原则分为A1组(低肺功能空白组,n=15)、A2组(低肺功能氨溴索组,n=16);B1组(高肺功能空白组,n=19)、B2组(高肺功能氨溴索组,n=21)。A2组与B2组分别于术前3天始至术后5天每日静脉滴注10mg/kg剂量氨溴索,A1组与B1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未应用氨溴索)、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PAF、PCT、 SOD、MDA、ICAM-1、SP-A的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内、组间及层间的差别。结果1.A、B两层患者在吸烟指数、TNM分期、术前SOD、 MDA、ICAM-1、SP-A层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术前PAF、PCT等层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组内比较,术后三次静脉血血浆检测指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B1组血浆指标PAF、PCT、SOD、MDA术后一直升高,未见下降,ICAM-1、SP-A术后第三天达高峰,下降缓慢。A2组、B2组血浆指标高峰前移(SP-A术后第一天达高峰;其余指标于术后第三天达高峰);肺癌手术对肺损伤存在氧化、炎症、代谢失调等机制,盐酸氨溴索短期应用围术期肺保护作用差异始于术后第三天。3.层内两组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术后第三天、第五天静脉血浆检测指标层内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AF、PCT及SP-A在术后第一天层内组间比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指标术后第一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层间两氨溴索组(A2组与B2组),MDA于术后第三天、第五天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B2组MDA升高幅度小于A2组(P<0.05),即盐酸氨溴索对FEV1>1.5L层抑制围术期MDA升高效果更优。其余指标于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老年肺癌FEV1降低的危险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TNM分期(ⅢA期)。2.老年肺癌围术期存在氧化/抗氧化、炎症/抗炎、分泌代谢失衡,盐酸氨溴索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调节代谢的作用,其肺保护作用自术后第三天始统计学差异明显。3.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癌围术期具有明确的肺保护作用,抗氧化保护作用对于FEV1>1.5L患者效果优于FEV1<1.5L者;抗炎、调节代谢等保护作用与FEV1的高低分层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