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无症状低血糖是否可以作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早期诊断的预测因子,并研究DCA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身高、体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Ewing试验结果(评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无症状低血糖是否可以作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早期诊断的预测因子,并研究DCA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1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身高、体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Ewing试验结果(评分≥2分即诊断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DCAN组,评分≥2分),无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N-DCAN组,评分<2分);同时按照动态血糖监测(CGMS)结果及有无低血糖症状,再将将受试者分为无低血糖组(I组),有症状低血糖组(II组)和无症状低血糖组(III组),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组间DCAN的发病情况以及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DCAN组与N-DCAN组一般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CA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总计入组T2DM患者211例,其中DCAN组141例,N-DCAN组70例。T2DM患者合并DCAN的发病率约为66.8%,其中无低血糖组(I组)DCAN的发病率为60.31%(79/131),有症状低血糖组(II组)DCAN的发病率为66.67%(20/30),无症状低血糖组(III组)DCAN的发病率为84%(42/50),三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DCAN组患者的DM病程时间长于N-DCAN组,而空腹C肽(FC-P)水平小于N-DCAN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CAN组患者与N-DCAN组患者在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肌酐(Scr)及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UACR)间相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3.无低血糖组(I组)、有症状低血糖组(II组)、无症状低血糖组(III组)三组间的临床资料相比较,三组间SBP和FC-P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的年龄、BMI、DM病程、DBP、FPG、TG、TC、LDL-C、HDL-C、Hb A1c、UA、Scr及UACR相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4.二元多因素Logistic的回归分析表明,T2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中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无症状低血糖T2DM人群中DCAN的发病率高于无低血糖T2DM人群和有症状低血糖T2DM人群,无症状低血糖可以作为早期诊断DCAN的预测因子。2.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是T2DM患者出现DCAN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T2DM人群中,应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范围,减少低血糖的发作;同时对部分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早发现和干预无症状性低血糖,从而降低DCAN的发病。
其他文献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常会导致腰腿痛。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常求助于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传统手术方式通常采用腰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随着技术的进步、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正逐渐取代传统手术并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段之一,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
目的:构建张力诱导的人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解决力学敏感蛋白YAP1在循环张力条件下诱导人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调控机制问题和探究潜在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折患者在我科接受手术的终板软骨组织,体外用FX-5000细胞应力加载装置加载人终板软骨细胞。在不同的牵张力强度的模型下,以5%伸长率、0.5Hz、12h/d,10%伸长率、0.5Hz、12h/d,15%伸长率、0.5H
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改良预定位方法,通过比较超声改良预定位方法与超声常规预定位方法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效果来证实此改良方法的临床实用性。并比较超声探头指向不同方向进行扫描时,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之间位置关系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之间需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使用超声探头横切于胸锁乳突肌三角
目的: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技术(internal fixator,INFIX)作为骨盆骨折微创治疗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有对此技术进行了改良,但并未充分验证其生物力学的差异。本文主要利用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比较不同组合INFIX技术治疗Tile C1.2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一侧骶髂关节脱位及耻骨支骨折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1.2型),模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与肺保护性容量控制通气(lung-protective 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LP-VCV)模式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全麻期间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从而
目的:颈总动脉校正血流时间能否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及呼气末正压通气是否会影响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及阈值探讨。方法:第一阶段: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1月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共80例,患者全麻诱导后,待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平稳后,测量患者的颈总动脉校正血流时间及上述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之后15-20min从外周静脉快速输注7ml/Kg(理想体重)的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直至输注完毕,然后再次测量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输血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功能、早期康复质量、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相关费用的影响,为手术病人术中安全、合理用血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择期符合入选标准的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Ⅱ级,年龄≥70岁,术中根据不同输血模式分为4组:不输血组(A组):围术期不输血;异体输血组(B组):根据术中检测指标,当Hb<8g/d L或Hct<25%时,进行异体输血;
目的:随着可视化技术不断进步,可视喉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可视喉镜带来了更好的声门视野暴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用管芯可能会提升插管成功率,然而,近些年来研究也表明管芯的使用也可能会阻碍成功插管,因为形状太过僵硬,并可能造成气管损伤。目前临床上对于插管时管芯的使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困难气道模拟实验和临床试验两方面入手,探究插管导芯对视频喉镜气管插管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气管插管模
目的: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以及其他相关炎症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这些指标在SLE诊断和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初诊初治的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SLE组共918例,RA对照组共933
目的:分析PKC-θ敲除对哮喘模型小鼠来源的脾CD4+T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的影响,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PKC-θ基因敲除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其中10只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200μL PBS缓冲液[含100μg卵清蛋白(OVA)和1 mg Al(OH)3]进行致敏。第15天,将小鼠置于自制封闭容器中,用含5%OVA和2%Al(OH)3的PBS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