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中英语学科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现状引发了教师本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思考。而教师信念,作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纵观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者对教师信念的构成和来源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开始结合教师行为对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在众多相关研究中,甚少采用叙事探究方法对高中英语等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学科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现状引发了教师本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思考。而教师信念,作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纵观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者对教师信念的构成和来源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开始结合教师行为对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在众多相关研究中,甚少采用叙事探究方法对高中英语等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因此,基于生态文化主义、建构主义,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徐泉(2012)的英语教师信念分类,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法,辅以教师日志和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对一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叙事探究,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Mr.L持有的教师信念有哪些?(2)影响Mr.L教师信念形成的因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1)在Mr.L的英语教师信念体系中,存在着相对较多与建构主义所倡导观点相似的先进信念。其中,就英语语言本质而言,Mr.L认为英语语言本质特征具有多样性,而其对于语言是用以思维、阅读和交际的工具这一观点最为认同。在英语教学方面,他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创造有利于学生交流的英语语言环境。此外,他认为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英语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至于英语学习方面,他认为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学习同等重要,并且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设定、英语环境中的同伴交流和背诵等方法均有利于英语学习。在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问题上,Mr.L强调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学习者具有内在的被激发的潜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最后,在英语教学专业化方面,Mr.L认为英语教师并不是普通的职业,而是专业化的工作,其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对自身行业持有的积极态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2)Mr.L所持教师信念的形成受到教师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教师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知识、教师能力和教学技能,外部环境则包括家庭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基于以上发现,作者从学校领导以及教师自身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从学校领导方面:(1)展开相关培训,帮助教师系统了解关于教师信念的内容;(2)增进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与学习;(3)创造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环境。从教师自身方面:(1)善于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2)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3)增强职业认同感。在文章最后,作者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总结,并针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可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两部分对肌理在笔者毕业创作《渡》中的应用与研究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肌理的探索,是从肌理的发展、肌理的定义、肌理的特质对肌理进行全方面的解析,并结合对蒋采苹先生、唐勇力先生、郭继英先生重彩画作品中材料与技法的深度剖析,实现对肌理表现方面的新的认知。第二部分:《渡》的肌理运用与探索过程,是从肌理运用的材料分析以及《渡》的材料选择两方面,结合整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进行阐述,本论文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研
桂北是广西北部的简称,地处五岭中的越城岭之南,一般指的是桂林、梧州和柳州北部。桂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着峻峭的山峰,潺潺的流水,瑰丽的岩洞和奇异的风光。桂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桂北的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历次波形扩散入岭南的结果,桂北汉民居在多民族文化相融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是中原文化、南粤文化及百越文化的融合。汉民居既传承了中原徽派建筑的文化和特征,又受广府民居镬耳楼
拼贴最早是立体主义艺术家提出来的观点并被正式确认。在二十世纪,拼贴借助并融入了不同的艺术流派,经由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不同的流派不断尝试和创新下,拼贴从最初的一种实践技法演变为当下带有丰富内涵观念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当代摄影是在当代艺术这个开放性的语境下呈现的,它是摄影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艺术形态千变万化的今天,时代的包容性、开放性、多样性,使得人们的审美视觉感受越来越丰富,拼贴就以
中国山水画经过1400余年的发展,是以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追求为主,表现自然景物,状物抒情,寄托画家的思想感情。山水画的观察角度和章法布局要求画家要移动地看待问题,讲究“面面观”。在创作过程中,画家通常用山水画特有的观察方式与表现手法对画面进行意象造型,营造意境,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在山水画这种写“意”观的支配下,画家可以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主观能动的随“意”而为,将画幅的形式演变、拓展。山水画
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收集了先秦至宋前时期所有的乐府诗歌,并对每首乐府诗歌加以详细全面的题解史料记载,不仅是音乐学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巨著。《乐府诗集》中题解部分提供的资料信息内容详实充足,其中有关音乐类的题解史料全面具体,极具研究探索价值。本文将对郭茂倩《乐府诗集》题解部分整理归纳提取出全部有关音乐类的题解,尽管《乐府诗集》中音乐题解种类复杂多样,但整理统筹可将有关音乐类的题解划分归类为乐人、乐器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i,1809-1847)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1,他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包括这首《e小调随想回旋曲》,这首乐曲是门德尔松少年时期所作的,是他在钢琴上早期探索的一首非常具有创造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选《e小调随想回旋曲》这首乐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舞蹈是一种依靠人体动作来诠释美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肢体语言的展现来进行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内在情感的表达,使舞蹈作品具有美感,并传递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舞蹈表演中的审美体验对于舞蹈演员而言,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肢体动作、思想情感,进一步对作品有了一定的审美认知,充分感受到作品中传递的美,从而能运用自己的肢体展现美,继而带给观赏者美的享受。本文以作品《长调》为例
目前,高中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受到广泛关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文化教学意识目标,外语教学应该融入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少教师在大学期间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教学意识,但真正走上讲台后却出现文化教学意识下降的现象。因此,高中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引人深思。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
二语交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态度、焦虑等个体内部因素,对其外部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尤其是教师因素中的教师反馈方面。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从英语课堂上教师口语反馈的角度来探讨其对高中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反馈的积极作用来促进高中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提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能力和水平。本研究以阅读策略活动系统和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理论框架,采用课堂观察和访谈为研究工具,对2位参加2020年桂林市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的高中英语老师的阅读课堂活动为个案进行研究,旨在探究高中英语阅读公开课中对思维品质培养的实施情况和水平,发现培养思维品质的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