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更为深入、具体。课堂既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又是实现教学设计最大效用的基本保障。创造性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时代特征,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每位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教师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将教学设计呈现出理想化、实效化?经由生动活泼的教学来保障核心素养的实现,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求?这是需要我们去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同课异构”,是对同一课程内容不同课例的比较,不同教师执教个性、优势的彰显,不同学情的差别化对待,以及同一教学过程不同处理策略的教研活动,借以创新手段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同时在组织实施“同课异构”过程中,力求增强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诸项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水本无华,相荡乃至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现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都需要在共享和交流中深化。而“同课异构”教学是实现这些诉求的有效抓手,它促进了教师间思维的碰撞,教学智慧的共享,教学手段的交流,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本文对“同课异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依据、意义以及原则、方法的相关论述。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高中政治教师对“同课异构”的看法和认知状况,同时借助笔者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实习,对人教版高中《经济生活》的“企业的经营”一课两位老师的不同教学设计进行比对分析,总结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同课异构”所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同课异构”教学后笔者发现,组织策略的不断优化,异构途径的规范合理是活化课堂教学,提高“同课异构”教学适应性、进取性和实效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