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超过一亿,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与老一辈在生活观念、性格特征、未来期望等方面都表现出天壤之别,且在市民化的道路中艰难前行。自2010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后,该群体立即被聚焦于各种媒体报道之下。被誉为“市民报纸”的都市报对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建构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选取《楚天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5年共1094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的目标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两份报纸如何建构该群体的形象,反思都市报在塑造该群体时存在的问题,为都市报全面与客观地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帮助该群体市民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缘起与意义、新生代农民工与媒介形象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方法和具体操作思路。第二部分为目标样本内容分析,从宏观角度对新闻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议题等8个类目进行量化统计,进而对所建研究类目进行意义分析与内容指认。第三部分为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分析,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报道内容进行解读研究,提炼出两报建构的三种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一是积极正面的形象,主要包括自我把控者、文化生活的常客、主动维权者、正能量传递者四种类型;二是消极负面的形象,包括心理问题的麻烦人与违法犯罪者两种类型;三是处于困境中的弱者形象,包括婚恋与子女教育的困难者、权益受害者、平等融入的迷茫者三种类型。第四部分为报纸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形象所呈现的特点与原因分析。其特点为报道议题呈现多元化、报道情感倾向逐渐客观,但依然存在塑造形象不平衡(正面形象比例较少,负面形象和困境中的弱者形象比例过多)、报道叙事手法煽情化、选题呈现奇观化、新生代农民工话语权相对较弱等几大缺失。笔者从后台理论的角度指出城乡二元户籍制的束缚,都市报本身和受众媒介素养的不足三方面共同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框架的建构。第五部分根据上述报道缺失,提出都市类报纸要塑造全面与完整的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弥补城乡“心理间隙”,就需要政府完善相关制度,报纸承担起社会责任,受众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