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毛细管电泳微富集、微分离新技术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一种高效分离分析技术,由于其以高压电场为主要驱动力,无液相色谱严重的区带展宽现象,因而柱效更高。同时由于该技术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条件,故分离效果更优。此外其低耗、快速、简便及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更是液相色谱所不可比拟的,因而在食品、药品、环境尤其是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E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基于CE的微分离模式和在线微富集技术。实验部分主要就CE的在线微富集和微分离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微富集方面,在课题组早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依靠电渗驱动力实现CE在线液滴微萃取的新技术(electroosmotic pump-driven on-line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EPD-SDME)。利用在线的三相SDME分别实现了对酸性样品和碱性样品的高倍富集,其中布洛芬和水杨酸平均富集倍率分别达330和72倍,麻黄碱平均富集倍率145;利用在线的两相SDME技术,采用胶束电动色谱的分离模式,实现了对中性样品-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高倍富集,平均富集倍率分别为121和511倍。该技术大大降低了CE对样品的检测限,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此外,与压力驱动的在线SDME相比,该技术依靠高压电源控制,无需外加的压力装置,更加经济、便捷、易于控制。2.在微分离方面,研究了辛基-酰胺双亲型纳米粒子电色谱在色谱分离方面的优越性。首先在20 nm硅胶纳米粒子表面键合了辛基-酰胺基团,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证明键合反应是成功的;接下来考察了分离体系电渗流的特征,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实现了对四种酸性化合物的快速分离,避免了酸性化合物在常规CE分离时经常出现的柱效低、色谱峰拖尾严重的缺点;由于键合基团中含有辛基,所以在对中性化合物进行分离时,纳米粒子可参与到中性化合物的分配和保留中去,从而起到改善分离度、提高柱效的作用。同常规的电色谱相比,使用纳米粒子作为准固定相的纳米粒子电色谱技术因无需填充和柱塞制备等步骤而更加方便,易于实现。此外,该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柱更换,避免了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所造成的柱污染。
其他文献
多核金属配合物已成为当今配位化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热门课题之一,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纳米尺寸的分子结构,而且还表现出有趣的光、电、磁以及催化等性质。目前的研究绝大多
本文从溯源、病因、疼痛特点及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系统而清晰整理了19种涉及腰痛的中医病名,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腰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了提高金银花干燥综合品质,以热泵干燥温度、转换含水率、辐射板温度为自变量,以绿原酸、木犀草苷、花色苷含量及褐变度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热泵远红外
介绍了海用雷达面临的种种威胁,详细阐述了为应对这些威胁采用的新技术,包括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数字波束形成技术、低副瓣和超低副瓣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发
目的对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CT与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诊断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也能使企业避免一些危机风险。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是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国际
本文以(L)-3-(2-吡啶基)-丙氨酸为原料,通过酯化、亲核取代反应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制备了一类手性二胺配体(1a-c,2a-c)。[RuCl2(p-cymene)]2与二膦配体BINAP配位生成钌的均相催
碳酸二苯酯(Diphenyl Carbonate, DPC)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中间体,主要用于塑料工业制造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和高抗冲击强
<正>毕飞宇,1964年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哺
<正>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铁西区档案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档案强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