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缺陷的认定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产品缺陷致损案件中法官和原告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客观状态,并以此来决定制造者的责任.这类案件都是从产品缺陷的认定开始,并围绕着产品缺陷的认定展开的.产品缺陷的认定由此了产品责任的核心问题.不同国家对产品缺陷的认定体现了该国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也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目前没有专门的产品责任法,关于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通过研究国外关于产品缺陷的认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做法,借鉴它山之石,可以充实和推进中国产品责任法的立法工作,解决中国在产品缺陷的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使产品责任法律体系得以完善.该文对产品缺陷密切相关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几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国家关于产品缺陷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和讨论;研计了制造缺陷、设计缺陷、指示和警告缺陷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对各类产品缺陷的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这种划分意义;将英美法国家和大陆法国家对产品缺陷认定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结合案例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关于产品缺陷的认定的三种标准的特点及其在各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关于产品缺陷认定有关法律规定的现状及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发达国家关于产品缺陷认定的法律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如何完善中国产品责任法律体系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其他文献
对法律思想的介绍与研究,历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问题研究方式,一种是人物研究方式.两种研究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的特点是以问题串连历史,通过问题之间的传承关系展示整个理论
行政责任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行政法学乃至整个公法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这种"薄弱"从某种层面上看,可以视作是中国脆弱的法治现状的最好注脚.行政责任研究的研究存在两个大的
答辩失权指原告起诉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被告没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在期限届满后不得再次提交并因此丧失答辩权利的一项制度。它是民事诉讼中的失权制度中的一种。答辩失权着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职权和采用上级交办、领导包案、集中处理、节点稳控等准行政化手段相结合,开展信访矛盾处理和化解息诉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实践情况来
流浪动物致人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定案却存在责任主体认定模糊、适用法律不清等问题。危险责任理论是动物侵权的理论基础,动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的认定应遵循危
“对赌协议”事实上为估值调整协议,其广泛运用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是投融资双方在股权投资协议中针对投资方资金安全或收益所进行的重新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系列或然性安排,是对触
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刑事法所推崇的谦抑性、刑罚轻缓化的司法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依法减少判刑,扩大非罪处理;非判刑不可的依法减少监禁刑,扩大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