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毒品犯罪案件的数量虽然在2015年有所降低,但从2016年开始至今几乎逐年增长,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峻:跨省、跨国大案要案增多;贩毒种类多样、手段不断翻新;毒品犯罪呈内外勾结态势,向我国“多头入境,全面渗透”;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本文通过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禁毒工作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并且分四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各阶段成功做法及举措,吸取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发布多部法律、通令和指示,采取严厉禁毒与教育改造、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政策措施,使我国在当时成为无毒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我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对毒品走私犯罪进行打击,采取措施对充当“马仔”的特殊人群进行治理,但由于禁毒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司法实践中缺少必要的禁毒宣传教育,使得禁毒工作力不从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我国对境内毒品高发地进行大规模肃毒行动,以云南省为代表结合不同地区形势,因地施策,采取不同的禁毒措施,并将整治经验拓展到全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十一世纪以来至今,面对严峻的毒品走私态势,我国逐步配置高科技缉毒装备,并严查网络毒品犯罪,但覆盖面较小,难以大范围的打击毒品犯罪组织。通过分析我国多年来的禁毒历程,结合我国毒品犯罪现状,本文建议在禁毒工作中打击与防范并行,并从经济学角度、社会学角度以及国际合作角度完善防治对策,通过以上对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以期能最大程度降低我国毒品犯罪数量,实现对毒品犯罪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