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的流行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由绝对或相对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葡萄糖代谢失调。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0-79岁的成年人中总患病率为10.5%,截止到2021年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将有7.832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它通常伴有各种合并症和长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此外,一些新的合并症如COVID-19、肺纤维化、肠道疾病等也越来越常见。炎症性肠病与糖尿病共病的患者显示出疾病相关性,住院率及合并感染的风险更高,以及预后不良。炎症性肠病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特征是结肠持续的浅表性炎症。UC的病因并不明确,目前考虑与环境因子、基因易感性和微生物有关。在世界范围内,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增加,中国UC的总发病率为1.18/10万人,同时UC的治疗费用也很高。治疗UC的药物如类固醇可能会导致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UC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失衡、败血症和肠外营养,是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和UC是与慢性炎症、生态失调、免疫功能受损和感染风险相关的慢性全身性疾病,随着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关于糖尿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和基因突变的研究中,为糖尿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共病提供了遗传或表观遗传倾向的证据,因此对糖尿病与UC两者共病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 GLP-1)主要由回肠和结肠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可以促进胰腺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控制食欲、延迟胃排空、降低血糖、减重,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GLP-1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氧化应激、调节肠道微生物等方面对阿尔兹海默症、心血管系统疾病、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哮喘、肠道粘膜炎等发挥有益的改善作用。然而,GLP-1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综上,本研究通过动物和细胞两方面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为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患者提供一种安全、经济且适合长期使用的治疗策略,有助于降低临床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药物不良事件及药物的非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的保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胰高血糖素样肽-1抗炎效果的研究构建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观察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状态、血糖、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MPO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ELISA方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AKT/NF-κB和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是通过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细胞实验验证GLP-1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高浓度葡萄糖联合脂多糖刺激Caco2细胞模拟糖尿病的肠道环境,利用CCK8法选取合适的GLP-1作用浓度,利用q RT-PCR检测IL-1β、IL-6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对AKT/NF-κB和MAPK通路蛋白进行检测。2.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分别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与肠屏障完整性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3表达水平的变化。3.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收集小鼠结肠内容物,利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的改变,以及微生物组成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Maf A-/-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11.1mmol/L,给予2%DSS饮用水后,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大便不成形,大便隐血、血便,体重下降,DAI评分升高,提示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小鼠造模成功。2.给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小鼠的血糖,缓解体重下降,减轻便血等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长度缩短,减轻肠道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3.相比于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模型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下调肠道组织MPO活性,减少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下调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KT/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4.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高糖联合脂多糖刺激的Caco2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抑制AKT/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5.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够上调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3的表达,有助于维持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6.对小鼠粪便的测序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了厚壁菌门中有益菌红椿菌纲、毛螺菌、瘤胃梭菌、Parasutterell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类杆菌的相对丰度。通过Sperman相关分析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引起的毛螺菌、红椿菌的增加与IL-1β、IL-6和TNF-α呈负相关,而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小鼠中增加的杆菌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血糖降低糖毒性,通过对AKT/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缓解肠道炎症反应。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可以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善肠壁通透性,有助于维持肠道上皮完整性。3.利用16s RNA检测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通过增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并且有益菌相对丰度的增加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呈负相关,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可以通过增加有益菌的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其他文献
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发生转变,可再生能源并网渗透率不断增加,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极大冲击,仅依靠传统手段来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方式面临严峻挑战。需求侧负荷资源通过灵活聚合后参与系统优化调度,可以有效抑制新能源波动问题,然而传统负荷聚合方法没有充分考虑用户响应意愿差异,进而在调度过程中对用户用电体验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无法满足电网精细化管控需求。本文以海量柔
基于随机分布反馈的光纤随机激光器打破了人们对激光器的常规认知。其复杂的物理机制和开放腔结构为光纤激光器的基础研究和多维度调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鉴于其无纵模、输出稳定、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光纤随机激光器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形态向多样化拓展。从光谱演变、时域特性等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到宽带可调谐、多波长、窄线宽、高功率、低噪声等多类型光源的实现,再到从近红外到可见光和中红外的
当今社会的发展还是主要依靠化石燃料,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氢气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而且燃烧产物是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应用前景广阔,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往往要克服高的反应势垒,需要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势垒,从而提高产氢效率。目前贵金属Pt仍然是最有效的HER催化剂,但受限于数量稀少且
分子筛由于具有可调控的酸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热/水热稳定性以及丰富的孔道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离子交换、催化以及一些新兴领域。其中,钛硅分子筛titanium silicalite-1(TS-1)归属于MFI拓扑结构具有双十元环孔道,Beta分子筛归属于*BEA拓扑结构具有三维十二元环孔道,它们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择形性,是两种重要的工业催化剂。然而传统分子筛催
胶囊神经网络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以向量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其特点是能够有效学习图像中实体之间的空间层级信息。深度胶囊神经网络则是胶囊模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兴的深度学习模型,其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缺少适合深度结构的胶囊路由算法、缺少合理的网络架构、模型参数需求量过大、缺少有效的胶囊正则化方法等。为进一步推动深度胶囊神经网络的理论完善,本文针对上述这些
蛋白质是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体内,蛋白质需要与配体发生结合作用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因此准确识别蛋白质与配体的结合位点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型药物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所使用的信息种类,蛋白质-配体结合位点预测研究可分为基于序列信息的预测方法和基于结构信息的预测方法。基于序列信息的预测方法仅使用从蛋白质序列中提取的序
簇毛麦属(Dasypyrum,原作Haynaldia),是小麦野生近缘属之一,包含二倍体一年生簇毛麦(D.villosum,基因组VV)、二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基因组VbVb)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基因组VbVbVbVb)三个物种。该属物种具有抗病、抗虫、耐寒、耐旱和高蛋白等优良性状,能够丰富日益狭窄的小麦育种基因库。其中,研究最为
星载雷达自上而下的观测不受地表条件的限制,其观测区域涵盖海洋、山地等其它探测方式难以覆盖的区域。已有的研究表明,星载雷达(TRMM连同GPM)回波强度数据经过了严格的定标,与地基雷达观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从1997年TRMM卫星发射成功迄今,已积累了超过20年的定标精确、覆盖范围广的观测数据。星载雷达为其覆盖范围内的地基雷达提供了良好的比对参照数据,因此充分利用星载雷达的观测特点,发挥其观测视角
中亚造山带作为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记录了复杂的俯冲、碰撞等造山过程。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主要包括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作为兴蒙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古亚洲洋早古生代俯冲、碰撞和造山过程的关键窗口。为了解和阐明该区早古生代演化过程,本文对区内包括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和白乃庙岛弧带在内的几个重要构造单元进行了详细的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全
抚顺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古城子组、计军屯组和西露天组分别发育炭质泥岩和厚层煤、巨厚层油页岩和薄层油页岩等富有机质沉积物,为一套连续稳定的陆相细粒沉积,是刻画天文年代标尺和重建古环境演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抚顺盆地辽扶地-1井(LFD-1)始新统开展年代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有机岩石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搭建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并对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古气候及极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