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生收缩的试验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科技混凝土。经过大约十年的发展历程,高性能混凝土已逐渐代替常规混凝土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大技术难题——几乎所有高性能混凝土的大型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研究表明: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大,且主要发生在早期,使混凝土在一开始就产生大量微裂缝是导致高性能混凝土容易开裂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论文对强度等级,粉煤灰掺量两个因素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作者通过两次调研以及参照了Karl Wiegrink在研究掺加硅灰的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时所使用的试验装置,研制了本课题的试验设备。采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手段,即利用贴电阻应变片,测量混凝土环及内钢环的微应变值来反应混凝土早期自生收缩的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强度高的其早期自生收缩较大,粉煤灰掺量大的其早期自生收缩较小。通过试验研究文中首次提出了三个概念:混凝土自生收缩的转折点、继续养护时间、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平稳点。作者通过对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试验研究建议,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粉煤灰混凝土不应将28d的抗压强度作为标准抗压强度,而应将60d的强度作为标准抗压强度。
其他文献
过去三十年间主动控制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渐使其成为保证结构安全、抵抗自然灾害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结构主动控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根据环境干扰的特点,通过作动
冷弯薄壁型钢近几十年来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冷弯薄壁型钢成型后截面上存在冷弯残余应力,它对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很大。由于冷弯薄壁型钢的加工过程
基础隔震是一种目前在建筑结构减震方面很好的方法,它通过软弱隔震层的大变形来减少地震地面运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减少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加速度和层间剪力,从根本上减少地震对人
边坡稳定性的神经网络评价方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网络性能的改进和优化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前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功能逐渐减弱,不满足正常使用状态,急需进行维修加固改造。而其中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破坏具有
该文介绍拱桥的起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实际工程——中山一桥,从结构的静力、稳定及动力特性入手,研究了提篮式系杆拱桥的受力情况.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吹填淤泥地基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地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真空预压法,而以往对刚刚吹填的淤泥地基需要2~3年的晾晒,使之具有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真空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