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粒体为靶点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wtr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钌(II)多吡啶金属配合物。利用MTT实验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通过细胞内吞实验,流式细胞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活性氧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AO/EB双染,Hoechst 33342染色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等实验手段探讨了这些钌(II)多吡啶金属配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一些钌(II)金属配合物对特定肿瘤细胞的活性超过了顺铂,如2D,3C对A549细胞,2A对Bel-7402的活性都优于顺铂。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本实验旨在对链霉菌BOR-0331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希望从中得到结构新颖、药理活性多样的化合物。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阻止该过程是一个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集中的大分子生物制剂方面,研究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在一株链霉菌BOR-0331发酵液中发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组分,TLC行为提示组分含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发酵效
双环醇是中草药五味子的活性成分五味子素C的结构类似物,能够改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双环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纯贞教授进行化学合成、刘耕陶院士进行药效药理学研究而得,双环醇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的、治疗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的一类化学新药[1],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B)均有确切疗效。其抗肝炎机制为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东酸氨基转移酶(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