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是“一种存在着相互对立局势(情形),在这个局势中有着相互对立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冲突是环境领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公平合理地缓解和解决环境冲突是促进环境与人、人与人和谐发展的根本。环境冲突理论作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成为目前环境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尝试从地理学角度,借助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理论、公平理论等理论,探讨了区域污染环境冲突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法与措施,从而丰富了环境冲突理论和研究范围。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又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基地的开发建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接壤区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对接壤区的污染环境冲突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详细介绍了环境冲突的概念、特点及其类型,分析了区域污染环境冲突的特征与成因,并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解决区域污染环境冲突。 2.对接壤区近几年的环境冲突局势详细分析。从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环境纠纷等不同方面研究接壤区的环境冲突形势及其成因,特别是自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壤区总体上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大气环境、水环境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纠纷呈上升趋势,环境冲突局势日益恶化。 3.用协调理论对榆林市的环境-经济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1991~1995年环境-经济系统处于较低协调阶段,但协调层次不断提高。采用高、中、低三种方案分别对环境效益指数和经济效益指数进行规划,结果表明按中方案发展在2000年可以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此时经济发展年增长速度为14%,环境保持较好水平,环境与经济冲突度为0刀906。另外文中提出了冲突度的概念。 4.根据代际环境公平的原则和涵义,建立了环境代际公平的判别模型,定义了环境代际公平度和代际环境冲突度的概念。出此模型对接壤区1980、1990、2000年连续三代的环境公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 1980年以来,接壤区污染环境越来越差,1990年与 1980年的代际公平系数为0.289,冲突度为0.711;2000年与1990年的代际公平系数为0.ZIS,冲突度为 0.782。它们都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环境不公平,而且代际冲突度越来越大。 5.提出针对接壤区环境污染及其冲突解决的措施和对策,认为流域管理是解决区际环境冲突的根本方法,“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应成为治理污染的重要经济手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接壤区必然选择。 6.提出两点思索。介绍边界水质确定的方法,认为它是解决接壤区流域区际环境冲突的重要方法;知识经济时代,接壤区面临的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