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ing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apter One of Tao Te 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领域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哲学著作《道德经》在两百多年前就被翻译成为英文版本并在西方广泛流传。《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动乱的社会环境生成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在道家思想中,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基本规律就是“道”这一哲学范畴。《道德经》在数百年间被翻译为多个版本的英译本,这些英译本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具有研究的价值。本文采用王弼版本《道德经》作为标准文本,采用中国学者辜正坤以及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英译版本《道德经》中的节选作为例子进行研究分析。
   框架语义学是查尔斯.J.费尔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学科概念。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分支,框架语义学将社会知识与语言学中的语义联系起来。费尔默认为意义的决定受到一定的背景知识层级结构的影响,这种知识层级结构反映了认知者的事件经验,信仰和实践,这种知识层级结构在费尔默的理论中被称为“框架”。费尔默的框架语义学在本文中作为分析译本的指导理论
   在框架语义学角度下,译者需要运用个人的社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对原著的场景进行理解分析,尝试寻找原著与译文之间最合适的框架。框架语义学为分析《道德经》的不同英译本,研究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对译本进行评估等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期刊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其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张振玉翻译的版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并且是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版本。  张振玉曾为台湾大学外语系的教授。在教学工作之余,他还翻译了许多作品,尤其是林语堂的英文著作。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他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翻译作品。他能娴熟应用中英文,并且谙熟中国文化底蕴,进而使得他的翻译作品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如今,他被视为林语堂作品研究方面
学位
在如今这个学习型的社会里,阅读作为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非常重要。《英语课程标准》(2001:6)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五个方面。众所周知,阅读在四项语言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阅读的实际情况看,许多高中生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读完文章后不知所云。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  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文献记载国
文化转向后,翻译学研究超越了语言学的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被置于文化、历史和政治的背景下重新开展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性别研究开始崭露头角,并蓬勃发展,在第三次女权主义运动的推动下,一场重读以及改写翻译理论和经典作品的运动,浩浩荡荡地展开。它的发起者是一群来自加拿大的女性主义译者,以西蒙,哈伍德,戈达尔德,张伯伦和芙洛图为代表。他们将翻译学研究与女性主义结合起来,揭示了传统译作中
学位
细读乔伊斯文本不难发现其笔下的主人公们总是处于迷失状态,对自我身份的迷失和不确定迫使他们不断追寻。追寻主题始终贯穿于乔伊斯作品之中。然而在都柏林这个瘫痪中心追寻自身主体性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经历由想象界、象征界到实在界的蜕变,即拉康的主体性理论。本文即用拉康的主体性理论来展现《都柏林人》和《一个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们追寻自我身份的复杂心理历程,并最终在《画像》中明朗艺术之路即真理之路,在艺术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