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2型糖尿病NPAD组及不同程度PAD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及其它危险因素,阐明纤维蛋白原变化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踝臂指数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方法:随机选择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进行ABI的测定,按测定的结果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62.57±9.52)岁,病程(9.52±5.05)年,对照组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3.25±10.02)岁,病程(5.52±4.75)年。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差。并空腹8-12小时行生化检验,测量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一时间抽血,测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1)PAD组和NPAD组纤维蛋白原的比较:与NPAD组相比,重度PAD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1),轻度至中度PAD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与轻度至中度PAD组相比,重度PAD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性升高,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D组与NPAD组ABI和FIB的简单相关分析:将PAD组ABI和FIB进行两变量的简单相关分析,发现PAD组ABI与FIB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将NPAD组ABI和FIB进行两变量的简单相关分析,发现NPAD组ABI与FIB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3)PAD组与NPAD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脉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PAD组与NPAD组两组相关生化资料比较: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浆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PAD的重要危险因素,与P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踝臂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存在显著负相关。(3)踝臂指数与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应成为今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