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麒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钟麒(1880-1913)是活跃在清末民初文坛的重要作家。1903年之前在扬州,博览群书,学通经史,接触了各种新式革命报刊,被称为“扬州五虎将”之一;到上海后交游广泛,加入了同盟会、南社等革命团体,在各大报刊任编辑和主笔,发表了大量批评文章和小说戏曲作品,成为近代报界的重量级人物和近代文坛不可轻忽的作家,时人誉其为“文学界巨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王钟麒的生平交游、报人活动及其浩繁丰富的著述,尚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片段式研究的基础上,以王钟麒的生平、小说戏曲理论及创作为中心,对其展开较为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梳理辨析王钟麒的生平及人生经历。王钟麒不幸英年早逝,关于其卒年有1913、1914之说,本文的结论是1913年。在王钟麒活跃于报界和文坛的十年间,学界还活跃着与其同名的王钟麒,厘清他们的关系才能确保王钟麒研究的真实性。作为报人,王钟麒在上海的十年著述颇丰,著名的刊物杂志几乎都曾涉足,是上海报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王钟麒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爱国诗篇,是充满爱国思想的革命志士。第二章考察论述王钟麒的小说戏曲理论。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之后,小说理论批评著述空前活跃,王钟麒亦是晚清重要的小说理论批评家。王氏充分肯定小说戏曲对社会的改良功效,同时认为小说亦需要改良,并提出了改良小说戏曲的标准;过分注重小说的社会功用而忽视文学本身独特规律,则是王氏小说戏曲理论批评的最大缺陷,这一缺陷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第三章评述王钟麒的小说戏曲创作。王钟麒创作了大量小说戏曲;其讽刺小说《新年梦游记》是《申报》恢复刊登小说后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见诸《月月小说》的《学究教育谈》塑造了一位颇具典型性的私塾教师形象,借小说宣传教育之力“改良社会,开通民智”;《安徽白话报》的短篇小说注重开通风气,用浅近的白话达到启蒙和教育民众的目的;《申报》戏曲《血泪痕传奇》借历史题材来反映今日之时局,寄托作者的政治情怀,充满救亡意识。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影响的焦虑”批评理论基础上,从心理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讨“知识分子写作”诗学命题的生成与发展。“知识分子写作”诗歌是在前驱诗人影响下,为摆脱焦虑进行的诗
全真教大行于金元两代,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宗派,后世产生了不少以全真宗师为描写对象的传记体小说,以《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金莲仙史》、《金莲正宗仙源像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知识女性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石评梅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通过作品展现了一位知识女性的才华,敏感、细腻且丰富的情感,大胆地将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
谢杰所著《杜律詹言》成书于万历年间。此书专注杜甫七律,其阐释诗旨可称平白晓畅,不乏创见,为明代诸多杜律注本中不可忽视的一本。但因传本罕见,学界对此研究甚少。本文主要
作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家,刘庆邦在其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持久耐心地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始终坚守着人文关怀的立场,将自己的全部创作精力都投入在对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神话故事之一,其源头可追溯至奴隶制社会以前的传说时代。它经秦汉两代孕育,在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时期得到发展分化。明清两代是牛郎织女故
电子数据交换(EDI)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新型的信息交换方式,是一种集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标准化技术于一体的新的信息交换方式。从2000年初,我国海事部门就试图将EDI应
《嘛呢全集》、《柱简史》、《五部遗教》和《巴协》等藏族古代文献,大约是于11—12世纪挖掘出来的宁玛派伏藏。其中,前两本被说成松赞干布著作,《五部遗教》被认为是尔金林
独语是主体沉浸到内心中,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心理结构,它往往表现的是主体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而独语散文就是主要以独语的话语方式写就的文章。以往的研究者在独语散文进行研
电影文学剧本《姊妹》讲述了当代一个大家庭的悲欢故事。故事围绕着傅老太的三个女儿丽群、丽君、丽霞展开。故事以傅老太生病、病危、去世为线索,过程中三姊妹的各项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