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谣与史治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歌谣谚向来被视作“俗”的文学样式被记录保存,并一直处于文学“非主流”地位。当置民谣于“主角”审视,可发现中国古代民谣折射出与吏治相关的丰富内容。民与官(府)交涉的民谣,既体现出民的情感,更隐涵文化意蕴和吏治规律。  本文从基本材料入手,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对民谣与官(府)等的交涉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相关问题做力所能及的探讨,以期对民谣与吏治之间的关联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章是对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的民谣的研究。在王权社会,统治者被神化,是特殊的不能以“群”来归类的“个案”。统治者的形象,因为民谣而更加真实;统治者对待民谣,又有怎样的态度,均可进行归类研究。  第二章研究京师之谣与地方之谣。京师与地方是一种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既具有相类的谣谚,也各具特色,其区别是本章考证的重点;而历代在不断探寻的科考制度,是京师与地方,官与民对接交流的重要通道。  第三章综合分析民谣中的官吏政行。官吏到了任上,都为百姓做了什么实事,进行归类研究。这里主要分析了“良吏”的各种政行。  第四章注重探究民谣中呈现出来的官吏形象与百姓情感,从位极人臣的世家大族到胥吏,百姓都有怎样的言论和态度,进行归类研究。  第五章对乱世之谣进行概述。对乱世之谣中谶谣,社会上已有较多研究;这里主要论述“百姓作谶谣”的意图。  第六章论述民谣与“雅文学”的论述,注重分析民谣在政治教化上的功用性,以及对文人雅士的影响。  第七章研究民谣的文化意蕴。涉及民谣本身的文学性,历史时代风格,以及从中可窥见的百姓的一以贯之的对道德的恪守和宽容中庸的生存生活态度。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计算机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化,计算机教育的新模式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展开试点。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需要都是把计算
《全宋笔记》目前已出版五编。本文就第一编共计49部笔记中所包含的语言材料作以类编,并对其语言学价值作初步研究。类编以传统小学的文字、训诂、音韵、文献之属为脉络;价值
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享受,同时却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种种负面阴影,其中尤以人类与自然的整体脱离性状况最触目惊心。人类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从任何意义来说人类都是大
《碛砂藏》是南宋时刊刻的大藏经,附有大量随函音义,对佛经进行注音、释义、辩字、校勘。随函音义中不仅对异体字进行了辨识,在刊刻的过程中也使用了大量俗字,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