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及复氧后小鼠脑白质纤维的损伤和恢复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现在每年越来越多的人去高原地区学习或工作,高原环境显著的特征是低氧,脑作为高耗氧量的器官之一,因此很容易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当人们在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平原地区,已经适应了高原地区的脑可能会再次受到复氧产生的压力。脑是否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以及返回平原地区之后能否恢复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验室前期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发现高原低氧后脑白质髓鞘化程度降低,返回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脑白质髓鞘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但是引起白质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低氧及复氧后脑白质的损伤和恢复情况并探究引起白质变化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分别在低氧前(Test 1)、模拟海拔4300m高原低氧暴露15天后复氧一周内(Test 2)、复氧后2个月(Test 3)进行行为学实验和MR图像的采集。行为学实验包括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衣架实验。在MR图像采集过程中,主要基于小鼠脑部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扫描并利用DTI图像分析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on,MD)。磁共振扫描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脑,根据磁共振分析结果选取低氧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进行牢固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探究髓鞘和轴突的变化以及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的分化过程。结果1.与低氧前比较,低氧后小鼠日均体重增量、日均摄食量均显著降低。复氧后2个月,日均摄食量与低氧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日均体重增量仍显著性降低。2.与低氧前比较,低氧后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域运动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中央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中央穿台次数、平均速度和运动总距离无显著性差异;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相对识别指数显著降低;在衣架实验中的实验得分和从水平杆上掉下潜伏期显著降低,爬到水平杆末端潜伏期显著增加。复氧后2个月,以上行为学指标与低氧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与低氧前比较,低氧后小鼠脑白质FA在双侧胼胝体、左侧内囊、右侧丘脑外髓板、右侧三叉神经脊髓束、右侧小脑活树部位显著降低;MD在双侧胼胝体、双侧嗅肢前连合和右侧丘脑外髓板部位显著增加,而在双侧大脑脚、主嗅球嗅神经层、左侧脊髓小脑腹侧束、左侧小脑活树、左侧缰连合部位显著降低。复氧后2个月,与低氧前比较,FA在右侧胼胝体、右侧丘脑外髓板、右侧三叉神经脊髓束部位显著降低;MD在双侧小脑活树、右侧大脑脚和左侧脊髓小脑腹侧束部位显著降低。4.与低氧前比较,低氧后小鼠在右侧胼胝体和左侧内囊部位髓鞘颜色明显变浅,髓鞘结构变得稀疏,髓鞘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密度显著增加,成熟 OL 密度显著减少,而轴突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复氧后2个月,以上指标与低氧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5.相关性分析发现:低氧后左侧内囊部位的FA值与左侧内囊部位CC1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衣架实验中的实验得分和从水平杆上掉下潜伏期与左侧内囊部位CC1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爬到水平杆末端潜伏期与左侧内囊部位CC1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1)短期低氧暴露会引起紧张焦虑情绪,辨别记忆能力、肌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损伤;(2)短期低氧暴露会引起脑白质的损伤,脑白质损伤与白质内髓鞘损伤有关,引起髓鞘损伤和恢复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来实现;(3)短期低氧暴露引起脑白质FA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髓鞘而不是轴突,同时低氧暴露引起的髓鞘变化与行为学变化存在相关;(4)复氧后2个月,由低氧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可恢复正常;脑白质FA值呈现恢复趋势的同时MD值进一步降低提示复氧一段时间后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变得更好。
其他文献
本论文自青岛、荣成和烟台三个不同海域采集了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马尾藻(Sargassum natans L.)和囊藻(Colpomenia sinuosa(Mertens ex Roth)Derb.et Sol.)等海藻。共11个褐藻样品,使用2216E和海水R2A培养基利用平板培养技术从这些样品中分离纯化培养附着菌,共得到96株不同菌种的海藻附着菌,研究其
[目的]老年性心肌病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病变,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研究表明心肌衰老与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受损,线粒体蓄积有关。本课题研究天然黄酮化合物金合欢素能否改善D-半乳糖引起的心肌衰老,并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衰老模型通过每天皮下注射150 mg/kg D-半乳糖方法建立,治疗组每天灌胃金合欢素50
催产素(Oxytocin,OT)和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是最古老的神经肽,分子结构高度保守,广泛分布于各门类动物。在脊椎动物中,OT/VP参与代谢、渗透调节、复杂的社会行为、生殖、记忆和学习等过程;而在无脊椎动物中,二者结构无法明确区分,合称为OT/VP样神经肽家族。目前,关于OT/VP样神经肽及其受体对无脊椎动物的生殖调控研究鲜有报道。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
染料废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含有的发色基团和有机成分难以降解,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吸附法和光催化氧化法是两种有效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但仍然存在吸附能力低,合成工艺复杂,光利用率低和稳定性差等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采用一种可行且环保的反溶剂重结晶法合成了纳米片状钼基吸附剂和光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和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性能。主要研究工作
近年来,由于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海蜇作为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分布广泛,成为我国水产品中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首选产品。由于海蜇具有很强的富集生理特性,使得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水产品中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病原菌等。重金属具有多源性、不易降解的特点,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体内,由于工业生产、海洋工程开发等活动,不断加重海洋的重
随着全球土地盐碱化的增加,农作物的种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灰绿碱蓬作为一种典型的盐生植物,其耐盐性良好,在食用、医用和环境改良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灰绿碱蓬在盐胁迫的条件下形态变化及生理水平的检测,选取合适的盐处理浓度和时间,通过转录组测序,挖掘灰绿碱蓬耐盐机制的相关基因。本实验选取了300 mmol/L的盐浓度对灰绿碱蓬进行胁迫处理,设置处理时间为0、4、8、12、24、48h六组实验材料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作为一种具有高沸点、高闪点、低熔点的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其溶解能力强,并具有耐酸、碱,热稳定性好,毒性低等优点,因此其作为溶剂在化学合成和工业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DMI合成工艺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污染环境严重、原料成本高、原料毒性较高、反应条件严苛等。所以有待开发一条更加高效、清洁、成本低廉的生产工艺路线。(1)2-咪唑烷酮(MI)高效生产工艺优化及
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与比刚度大等典型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结构上。但复合材料结构对外部撞击十分敏感,易发生目不可检的内部损伤(如分层、脱粘和基体开裂等),导致了飞行器在役期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资源对结构进行检修,效率低且存在维修局限性,因此使用能够实现在线实时高效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发生在飞行器外部的撞击进行定量化监测,对于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检测效率具有
有机磷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憐杂环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合成以及均相催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苯并磷杂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化学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因此研宄构建苯并磷杂环戊二烯类衍生物的新方法极有意义。此外,己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的种类较少,丰富苯并磷杂环戊二烯类化合物的种类也极有必要。本文开
老药新用(Drug repurposing or drug repositioning)是现代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重大机遇。相较于传统的药物研发过程,老药新用的发现不仅能降低研发失败风险,缩短药物开发的总体时间,减少所需投资,还可根据新适应症揭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和新通路,为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和毒理学等理论提供依据。虽然已开发了诸多计算机辅助老药新用发现的方法,并找到了一定的规律,但很少有工作从药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