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f_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顶层设计和规划蓝图已经完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交通、产业、生态是三大重点和关键领域。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是京津冀产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本文对论文题目中涉及的协同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链进行了概念界定,在协同发展理论、产业链理论、产业链协同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的一般规律。其次,本文从研发、生产、支撑三个环节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进行了现状分析。主要特征为:研发环节得到快速发展,三地间已经呈现协同效应;生产环节实力得到提升,北京呈现向周边疏解态势;发展环境得到完善优化,为产业协同提供有力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地产业合作不足,尚未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分工;产业链碎片化严重,尚未形成良性竞争合作关系;缺少高附加值环节,导致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然后,本文构建了复合系统协调模型,并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协同程度进行了协同评价,得出: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在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有序度较高,在支撑环节有序度相对良好,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研发-生产-支撑环节)的协同度较差。再次,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链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剖析,在理论层面,认为产业链层次、产业链分工、产业集中度是影响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协同程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三地产业趋同、竞争加剧;三地分工不足、自成体系;空间分布失调、差距明显,是导致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总体协同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从产业发展的“点”、“轴”、“群”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按照新型产业分工理论,重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实现区域产业链衔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在肝细胞内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在急性炎症患者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1941年首次发现),命名为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作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正对家庭消费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不容轻视的长远影响。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2016),从消费
<正>人们常说,消费者在哪里,品牌营销就在哪里。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已经从宅在电视机前,全面转向移动互联网。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将预算直接从传统电视端挪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软弱地基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软弱地基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而且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
<正>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由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结缔组织、软组织等产生慢性炎症所导致[1]。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及周围疼痛,夜间剧烈,甚至行动不便。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