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顶层设计和规划蓝图已经完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交通、产业、生态是三大重点和关键领域。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是京津冀产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本文对论文题目中涉及的协同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链进行了概念界定,在协同发展理论、产业链理论、产业链协同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的一般规律。其次,本文从研发、生产、支撑三个环节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进行了现状分析。主要特征为:研发环节得到快速发展,三地间已经呈现协同效应;生产环节实力得到提升,北京呈现向周边疏解态势;发展环境得到完善优化,为产业协同提供有力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地产业合作不足,尚未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分工;产业链碎片化严重,尚未形成良性竞争合作关系;缺少高附加值环节,导致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然后,本文构建了复合系统协调模型,并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协同程度进行了协同评价,得出: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在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有序度较高,在支撑环节有序度相对良好,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研发-生产-支撑环节)的协同度较差。再次,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链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剖析,在理论层面,认为产业链层次、产业链分工、产业集中度是影响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协同程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三地产业趋同、竞争加剧;三地分工不足、自成体系;空间分布失调、差距明显,是导致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链总体协同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从产业发展的“点”、“轴”、“群”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按照新型产业分工理论,重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实现区域产业链衔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等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