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十几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断上升。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2009年FIGO重新定义了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由于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定义发生了改变,相应术式的选择也随之发生改变。本研究依据2009年FIGO分期,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所行术式及预后,旨在为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5.01.01-2015.12.3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低危型[1](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G1或者G2)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758例,其中1995-2009年确诊的ⅠA期、ⅠB期病例按2009年分期合并为ⅠA期,2009年之后病例分期不变。对纳入的所有ⅠA期病例所行术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作为计数资料及其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及其组间比较分别应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LSD法,统计检验均为双侧,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758例低危型Ⅰ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33例(4.35%);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218例(28.76%);行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者507例(66.89%)。2.ⅠA期中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者155例(20.45%)。其中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16例(10.32%);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58例(37.42%);行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者81例(52.26%)。3.ⅠA期中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者603例(79.55%)。其中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17例(2.82%);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160例(26.53%);行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者426例(70.65%)。4.ⅠA期中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者,行淋巴结切除术与不行淋巴结切除术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转移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ⅠA期中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者,行淋巴结切除术与不行淋巴结切除术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转移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0岁以下低危型ⅠA期中肿瘤局限子宫内膜者,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与仅行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在复发/转移率、无瘤生存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5年生存率上,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低于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岁以下低危型ⅠA期中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者,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与仅行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在复发/转移率、无瘤生存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5年生存率上,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低于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低危型Ⅰ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无论肿瘤是局限于子宫内膜还是浸润深度<1/2肌层,淋巴结切除与否并不影响患者预后。行淋巴结切除不仅不能改善预后,还增加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缓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2.对于年龄<40岁低危型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无论肿瘤是局限于子宫内膜还是浸润深度<1/2肌层,切除卵巢与否并不影响疾病复发/转移率和无瘤生存期,保留卵巢的术式是可行的,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