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价值?价值问题能否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总体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价值这个概念的解读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相应地,也就存在着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即主体价值论,本体属性论与主客体关系论。比较而言,作为当今西方主流观点的是价值不可研究论。然而,关系价值理论却认为价值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和多样性的客观关系性范畴。因此,这种理论也认为价值具有研究的可能性。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对行政价值进行研究,关系价值论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根据该理论,价值是特定价值主体的需要与特定价值客体的自身属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相应地,行政价值是行政价值主体需要与行政价值客体固有属性在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达成的一种肯定或否定关系。 任何一种哲学的产生,都是时代现实的写照。行政价值研究,作为行政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没有脱离行政价值现实。具体说来,西方行政价值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基于政治——行政二分法这一理论前提,早期行政学者所接受的基本上是一种个人主义主体价值论。根据这种理论,行政管理与价值无关,价值研究被排除在行政研究之外。在新古典时期,无论是管理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还是公共选择理论,尽管在研究侧重点上有较大区别,但在价值领域,他们都既坚持政治、行政不可分这一公共领域事实,又都坚持价值——事实二分法与个人主义主体价值论观点。以此为基础,新古典理论承认行政领域存在价值及其实现问题,同时却认为价值本身不在科学研究范围之内。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相关理论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也属于新古典理论之列。然而,随着行政部门行政裁量权规模的扩张,引发了一场所谓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其中,无论是新公共行政学,还是行政伦理学,他们都强调价值与伦理,尤其是公众利益与价值的实现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行政伦理学日益成为西方行政学研究的核心,价值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西方行政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但是,新公共行政运动各个时期对价值的理解仍然强调其主体性,认为对于价值的认定主要是一个主观过程。总之,行政价值研究已经列入西方行政学术界的视域范围。但是,他们所持有的基本上是一种主体价值观,把行政价值等同于行政价值要求、价值观乃至于终极价值目标体系。他们对行政价值问题的认知与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行政学界也相类似。这也正是行政价值研究,从而整个行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重大缺陷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价值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行政学者们无法回避的课题,行政价值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