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中东部(100。E以东)510站逐时降水资料,探讨了我国中东部各区域的不同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着重于考察不同历时降水事件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中国中东部夏季降水量、强度和时数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不同强度降水的累积时数随强度增加基本呈对数递减,但1.1-10.0mm/h的中雨贡献降水量最多;降水强度和降水历时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历时的增加,1mm/h以下降水发生的概率减小,1.1-10.0mm/h降水发生的概率增加;10mm/h以上降水在历时大于1h的降水事件中概率分布较为均匀,但存在于偏短历时降水中的大、暴雨可能有更高的强度。(2)历时2h的降水事件贡献的降水时数和降水量最高,随着事件历时增加,降水时数和降水量递减;平均历时空间差异明显,华南、华北、东北地区以1-6h的短历时降水为主,30-35。N间区域内6h以上的长历时降水偏多;在长于6h降水占总降水的空间分布上,历时越长的降水中心分布位置越接近东部沿海。(3)不同历时降水的季节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长于6h的降水季节内变化更接近累积降水,而1-6h降水发展较晚,主要影响华北降水和华南后汛期:中东部夏季降水日变化有两次峰值,分别为清晨和傍晚,前者主要由长于6h的降水构成,后者主要由1-6h降水构成。(4)1961-2012年期间,中东部降水呈南升北降分布。其中南方地区强度和时数均有所增加,而北方降水下降主要原因是时数的减少;南方降水中,10mm/h以上强降水的线性增加趋势比弱降水更加明显;而华北地区降水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0mm/h以下弱降水的减少。95百分位极端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强降水类似。(5)中东部夏季降水事件平均历时普遍上升。变化趋势显著的站点多集中于长历时降水偏多的江淮地区,表明中东部降水平均历时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拉大。历时1-6h的短历时降水和历时长于6h的长历时降水对中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转折都有影响:华南地区不同历时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一致,表现为在80年代初期减少,在90年代初期发生突增,但长历时降水在90年代初期的突变影响范围更广,最大值中心较短历时降水偏北。而长历时降水显著增加是1978年前后江淮地区降水突增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近10年来长、短历时降水呈反向变化。(6)东亚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江淮流域长历时降水呈显著反相关。副高偏西偏南时,江淮流域长历时降水偏多。而江淮短历时降水偏多时,低层副高西侧的异常偏南风将水汽向我国北方输送,造成江淮短历时降水与华北降水相关显著。同期海温呈拉尼娜状态时,赤道西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副高位置偏北,江淮流域短历时降水偏多。而当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时,夏季江淮流域长历时降水易偏多。此外,前期大西洋、北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利于江淮地区短历时降水偏多;同期暖池、中国南海一带的海温与江淮流域长历时降水存在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