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的语境评价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理论评价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哲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后现代哲学倾向于对科学的客观基础的解构,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发生的“索卡尔事件”表明,科学正受到相对主义的侵蚀而沦为与权术、利益、游戏为伍的境地。因此,超越评价问题上存在着的越来越浓的相对主义对科学和哲学而言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这一超越路径的探讨。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科学理论评价的困境”对科学理论评价问题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本文以托马斯·库恩为分水岭,阐述了库恩之前、库恩本人以及库恩之后的各派主张。   第二章“科学理论评价的语境方法”阐述了分析理论评价问题的语境方法。它认为评价理论必须置于理论的使用中进行:在各语境要素的关联中理解自然现象,同时行动具有优先性。   第三章“科学理论的本质和真理的寻求”在对科学理论的结构和真理性问题进行梳理后,本文对此进一步从语境中进行分析,主张科学理论的语境性和语境真理。   第四章“语境中的科学理论评价原则”阐述了语境评价的特征、类型和语境评价的确定性原则。   第五章“科学理论评价的历史叙事”把科学理论作为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语境中评价,提出了评价由历史恢复、亲身经历和不断涨落构成的语境真相。   第六章“不确定性的战略评价”把科学理论置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中评价,提出了战略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和策略。   通观全文,有两方面的新意:一是把语境方法引入了对理论评价的分析。以往对理论评价主要是从逻辑方法上、历史方法上或社会学方法上进行分析,它们都遭遇了一定的困境,由客观主义滑向了相对主义倾向,最后陷入相对主义窠臼。语境方法论把科学理论置于语境中评价,以理解为核心,以行动为优先,综合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从而超越了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评价模式。二是建构了语境评价体系。如何运用语境方法论对理论进行评价还存在研究的空白,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从现实、历史和未来三个层次进行了阐述。语境方法论评价理论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开放性。现实层次的分析突出确定性语境,它是历史和未来层次的基础和前提;历史和未来层次的分析突出连续性和开放性,它们使确定性语境具有生长性。科学理论在确定性与开放性的运动中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国际科技合作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