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住院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医疗环境以及医疗资源配置等问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卫生行业面临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各级医院功能定位及区域医疗规划等重大课题。为了保证各级医院的科学合理发展,医院需要明确发展方向、规模和服务重心等情况,而各级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相关内容将是论证、确定某些重大医疗卫生政策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1]。医院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资料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信息和统计指标,它的变化直接反映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疾病变化的趋势,从中可以了解到社会医疗需求,认识医疗需求的变化趋势,合理调配区域医疗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人群疾病谱的改变带来了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同时对医院的管理决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病都曾排在住院病人疾病构成顺位的前10位。前10位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活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医院医疗运行管理的重点所在。 2002年10月,我国正式确立目标,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起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农村居民。辽宁省经多方考察、调研,于2005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6年多的改革时间里,从参保人数、参合率、保费缴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住院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同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也快速推进。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8.3亿农村居民和4.2亿城镇居民,总人数达到12.5亿的全民医保制度,这无疑对全国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和住院病人人数增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抽取辽宁省23所不同层次综合性医院,对样本医院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进行全面分析,了解本省医院的疾病构成情况,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对全省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住院人数增长所起的作用,这对于医疗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决策、合理配备医疗卫生资源、节省医疗费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提供决策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辽宁省的地域和医院级别进行分层,抽取23所综合性医院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比例从9所省级医院、14所市中心医院和44所县人民医院中随机抽取3所省级医院、5所市级医院和15所县级医院。 二、研究方法: (一)、将23所综合性医院分成三种基本类型:(1)省级医院;(2)市级医院;(3)县级医院。 (二)、调查方法:从23所医院病案室收集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患病情况、性别情况、年龄情况等相关资料。 (三)、按照病人性别、年龄、出院日期、主要诊断等情况分类输入Excel表格中,疾病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0)进行,以住院病人的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作为判定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法(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0)标准将疾病诊断分为: A00-B99: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00-D48:肿瘤 D50-D89: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 E00-E9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F00-F99:精神和行为障碍 G00-G99:神经系统疾病 H00-H59:眼和附器疾病 H60-H95:耳和乳突疾病 I00-I99:循环系统疾病 J00-J99:呼吸系统疾病 K00-K93:消化系统疾病 L00-L99: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M00-M99: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N00-N9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O00-O99: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Q00-Q99: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R00-R99: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S00-T98: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V01-Y98: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Z00-Z99: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 (四)、在本研究所收集的住院病人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表中,按照惯例将住院病人年龄分为5岁以下、5-14岁、15-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5个年龄段,本研究按照此划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五)、统计分析: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23所综合性医院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的各种疾病构成比顺位及其变化情况;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季度、年龄、性别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根据所得资料再对其进行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的对比分析,各级医院内部的对比分析、辽宁省不同地域医院的对比分析。 (六)、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所用的分析方法统计学显著水平规定为α=0.05。 (七)、质量控制:疾病分类资料来源于各个医院的病案室,疾病分类都是按ICD-10编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结果 一、样本医院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和变化情况分析 2007、2009和2011年23所样本医院共收治住院病人1456556人,前10位疾病住院病人总例数为1296650人,占医院住院病人总数的89.02%。2007年住院病人338424人次,2009年住院病人431925人次,2011年住院病人526301人次。 排在样本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前十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2007-2011年期间前10位疾病在住院病人疾病谱中的排序未出现较大变动,呼吸系统疾病从2007年第4位上升到2009和2011年的第3位,消化系统疾病从2007年的第3位下降到2009和2011年的第4位。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情况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在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的同级医院比较中发现,同级别医院之间的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辽宁省内不同区域之间的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有显著性差异。 二、样本医院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性别分布和变化情况 样本医院2007、2009和2011年男性住院病人总数733829例,占住院病人总数的51.05%,女性住院病人总数703540例,占48.95%。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性别分布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男性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多发,女性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多发。 三、样本医院2007、2009和2011年住院病人年龄分布情况 省级、市级、县级医院住院病人的年龄构成分布基本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病人构成比逐渐增大,45岁以上的住院病人比较多。不同年龄段的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分布不同,15岁以下人群住院病人呼吸系统疾病多发,15-44岁年龄段住院病人损伤中毒、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多发,45岁以上人群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多发。 结论 (一)、2007-2011年期间辽宁省医院住院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大约13.35%,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89.02%。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分列住院病人疾病顺位的前5位。住院病人疾病顺位无明显变化。 (二)、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有显著性差异;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也有显著性差异;辽宁省不同地域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有显著性差异。2007-2011年期间各级别医院住院病人疾病顺位无明显变化。 (三)、在样本医院住院病人中,男性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多发,女性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多发。 (四)、样本医院住院病人各年龄段之间疾病分布情况有明显差别,少年儿童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青壮年以损伤中毒和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多见;老年患者以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