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发展动态特性及其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酯绝缘油作为一种具有高燃点、环境友好型液体电介质,已在配电变压器中得到很好的工程应用,并逐步开始应用于高电压等级大型电力变压器中。由于天然酯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组成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其中带电粒子产生与消散规律有别于矿物绝缘油。随着天然酯绝缘油在大型电力变压器中推广应用,高场强下天然酯绝缘油及其油纸沿面放电带电粒子产生与传播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需要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高电压等级天然酯绝缘油电力变压器绝缘结构设计和运行维护等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天然酯绝缘油及其油纸沿面流注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天然酯绝缘油流注抑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搭建了极不均匀电场下绝缘油中流注动态变化特性观测平台,获得了绝缘油雷电冲击击穿电压、放电电流、流注发展过程流注灰度演化图像等基础试验数据。根据流注放电电流、流注灰度图等参数,分析了雷电冲击电压下典型天然酯绝缘油流注产生与传播过程。首次发现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在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低电荷密度“先行分支”。该分支能够有效提升其内部带电粒子产生速率,进而使其演变为流注的主分支。此外,利用超高速分幅相机获得了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起始与传播过程中的发光图像。流注光辐射强度与流注分支灰度值呈正比,且先行分支的光辐射能够促进流注头部带电粒子的产生,从而促进流注在绝缘油中传播。流注在临近板电极时的发光强度显著高于流注的主分支,且其传播速度远大于平均速度。(2)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天然酯绝缘油分子电离能和电子亲和势,分析了碳链数、双键和链长等分子结构参数对天然酯绝缘油分子电离能、电子亲和势影响规律,其中双键个数和碳链个数分别对分子电离能和电子亲和势影响显著。利用所搭建的绝缘油放电观测平台研究了酯类分子结构对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传播和消散过程影响规律。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在低电子亲和势而高电离能的单链脂肪酸酯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高电子亲和势而低电离能的甘油三脂肪酸酯中更快,而在负极雷电冲击电压下前者流注速度慢于后者。建立计及电子与分子碰撞过程放电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电场和空间电荷分布规律,结果证实了正极性流注中电子与分子的碰撞过程能够提升流注头部电荷密度,促进流注在绝缘油中传播。而在负极性流注中电子越容易被分子吸收,流注头部电场强度越高,从而促进流注在绝缘油中传播。(3)通过构建适用于绝缘油油纸沿面流注动态变化特性的试验观测系统,获得雷电冲击电压下油纸沿面流注传播和消散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流注阴影图像。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单链脂肪酸酯油纸沿面流注起始阶段电荷密度低于甘油三脂肪酸酯中相应分支且前者空间电荷在迁移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更小,使其流注头部空间电荷更容易往油中扩散,从而使其主分支能够在绝缘油中传播。单链脂肪酸酯中主分支在绝缘油中的传播增加了传播距离,从而使其正极性油纸沿面击穿电压略高于纯油击穿电压。在负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绝缘纸板的存在促进了单链脂肪酸酯负极性油纸沿面流注的发展,从而降低其负极性油纸沿面击穿电压。此外,负极油纸沿面击穿过程对绝缘纸板损伤更大,油纸沿面流注更容易沿着纸板表面损伤的碳痕迹传播,从而降低损伤后的油纸沿面击穿电压。(4)针对天然酯绝缘油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易于产生快速流注的难题,提出了在天然酯绝缘油中掺杂紫外吸收分子的方法,来抑制流注在绝缘油中传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绝缘油分子和光吸收分子电离能、电子亲和势以及激发能等参数,选取电离能与甘油三脂肪酸酯电离能相近且具有不同波段紫外光吸收能力的分子。利用所搭建的绝缘油中流注放电观测平台,研究了具有不同波段紫外吸收分子对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起始与传播过程的影响机制,发现采用与甘油三脂肪酸酯电离能相近且最大吸收波长与甘油三脂肪酸酯第一激发态能量相近的分子能够有效抑制天然酯绝缘油中流注的发展,从而显著提升天然酯绝缘油雷电冲击击穿和加速电压。上述研究工作,不仅为高电压等级天然酯绝缘油电力变压器中绝缘油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以为天然酯绝缘油电力变压器绝缘结构设计与实际运行维护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撑,促进了天然酯绝缘油在高电压等级大型电力变压器中应用。
其他文献
神经退行性疾病时刻危害着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国由于医患比低、目标人群防治意识薄弱以及疾病本身隐匿性强等原因,导致我国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就诊率低、误诊率高以及治疗率低的现状。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智能分析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图像、语音等数据,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然而,由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隐匿性强、个体差异性大等特点,导致数据具有高混叠(类内散度大且类间距离小)、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凭借其大容量远距离传输、功率灵活可调、换流站损耗小和造价相对较低等优势,在电网跨区非同步互联、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高压、特高压直流工程的不断建成投运,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然而,由于交直流、送受端之间呈现出复杂、紧密的耦合特性,交流电网单一故障或单个换流站异常扰动都可能经过传导、放大,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连锁
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的柑橘绿霉病(Green mold)是柑橘采后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一系列化学类杀菌剂进行防治,然而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常会带来病原菌抗性增强、农产品化学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解析绿霉病的致病机制,发掘天然无污染抗病产品对于防治柑橘绿霉病以及柑橘产业长久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指状青霉是一类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真菌,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升级阶段,传统增长力量减弱形成的经济减速带急需企业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加速成长。与此同时,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这也意味着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将更直接、更激烈,企业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机会。可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这也使得投资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具有抗干扰特性的奇特物质,它的主要特征为内部绝缘和拓扑保护的边缘态。由于拓扑绝缘体的特殊性质,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拓扑性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对比常规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拓扑和输运性质研究,库仑排斥效应(Hubbard模型)下的拓扑性质和相应的输运性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类石墨烯体系中,不同的拓扑相对应着不同的拓扑边缘态。例如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对应着一对具有自旋过滤效果的螺旋形边缘态,且
Al-Zn-Mg-Cu合金是可热处理强化的高强铝合金,在经过一系列热处理后可以获得与普通钢铁相当的强度,而重量却不到钢铁的二分之一,是制造航空航天器结构件的重要轻质材料。固溶、淬火和时效处理是Al-Zn-Mg-Cu合金获得优异性能的关键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实现对微观组织和性能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研究大多集中于提高固溶温度、延长固溶时间以期获得更大的过饱和度,但却对发生
三峡库区发育大量岩体滑坡堆积体,严重威胁库区人居、航运与大坝等安全,基覆界面形态及力学性质对这类堆积体稳定性及灾变机制有重要控制作用。本文围绕三峡库区岩体滑坡堆积体稳定的基覆界面控制机制,采用统计、理论、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库区岩体滑坡堆积体时-空发育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基覆界面形态与滑源坡体结构的相关性、堆积体渗透性及基覆界面强度与倾角对堆积体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并以塔坪滑坡和藕塘滑坡为
机械零部件的表界面失效与其内部的材料微观结构演化密切相关,探索夹杂物与位错在非均质材料中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机构的变形强化与破坏机制,在机械与力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以非均质机械零部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力学的基本理论,采用解析推导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夹杂和位错的微观作用机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如下进展:1)基于格林函数和势函数理论,推导
番茄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肉质浆果,是研究果实发育的重要模式植物。心室胶质(locular gel)是番茄等肉质浆果的典型结构特征,其发育在果实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番茄心室胶质是果实中除果皮外的第二大丰富组织,占果实鲜质量的23%左右。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主动清除衰老细胞和坏死细胞的基本的生理机制,这种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植物而言,PCD过程普遍存在于
与传统单一金属材料相比,多组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除能够综合组元金属优势性能外,经过合理设计还能获得良好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及抗腐蚀能力等。累积叠轧(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简称ARB)是一种剧烈塑性变形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材料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大的塑性变形,为异质层状金属复合板材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累积叠轧工艺制备的层状金属复合板而言,界面结构和形貌与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