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会”又称“北乐会”是冀中及京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老的鼓吹乐种,曾广泛流传于乡村,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已濒临灭绝。石辛庄弘阳音乐善会即属冀中“音乐会”乐社之一,会中保留了大量活态传统曲牌演奏、经文诵唱,传统音乐民俗祭礼等,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写作建立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对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石辛庄弘阳音乐善会的实地调查,客观的描述与分析该乐社的生存背景、信仰活动、组织构成、社会功能等民间乐社的音乐文化生活,从而进一步分析我国古老的音乐结构与民俗仪式用乐等音乐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借鉴前人对冀中音乐会的研究成果加之自己对石辛庄音乐会现实情况的实地考察工作,运用民族音乐学理论系统的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石辛庄“音乐会”的生存环境,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为主要内容,作为展开论述主体内容的自然与人文背景。第二章的写作侧重于音乐事象的主体——人的描述与分析,对该乐社的乐师情况、乐器使用、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第三章为本文的写作主体内容,通过详细分析石辛庄音乐会的工尺谱、打击乐谱、曲牌结构、经文结构等音乐本体内容,以解析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第四章详细分析了传统古乐吹、打、念、唱在现代民俗仪式流程中的应用与功能。第五章总结分析了音乐会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传承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