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难熔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在C/C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的问题,本文以不同原料和工艺制备出3种锆掺杂C/C复合材料。对锆在C/C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微观形貌、结晶状态、分布情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难熔金属氧化物、碳化物在C/C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的问题,本文以不同原料和工艺制备出3种锆掺杂C/C复合材料。对锆在C/C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微观形貌、结晶状态、分布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以氧氯化锆为原料合成了含锆液相先驱体,并以其为浸渍剂对不同初始密度的纯C/C复合材料进行锆掺杂处理,研究了其密度和ZrO2含量的变化规律,锆在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状态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先驱体于1000℃和1600℃处理后完全转化为纳米ZrO2晶体和纳米ZrC晶体且均匀分布于材料的表面、基体中与碳纤维表面。ZrC是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是以液相反应机制生成的。所制备的C/C-纳米ZrO2和C/C-纳米Zr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2、以醋酸锆溶液和石油沥青为原料,制备出ZrO2含量高达70%的C/C-纳米ZrO2复合材料和C/ZrC复合材料,对其致密化规律、材料中锆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锆经1000℃和1600℃处理后完全转化为单斜纳米ZrO2晶体和立方纳米ZrC晶体且均匀分布于材料的基体中与碳纤维表面。ZrC是以液相反应机制生成的。纳米ZrO2不仅会与C/C复合材料中的基体碳相互作用,同时能和增强体碳纤维相互作用,使纤维表面产生缺陷和孔洞,降低部分纤维的增强作用。3、合成出苯甲酸氧锆,并以其为锆源制备出不同锆含量的改性沥青,研究了锆含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以锆含量为3%的改性沥青制备出锆掺杂C/C复合材料,研究了锆在C/C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改沥青软化点和粘度随锆含量增加而增加。经1000℃和1600℃处理后完全转化为单斜纳米ZrO2晶体和立方纳米ZrC晶体且均匀分布于材料的基体中与碳纤维表面,抗氧化性能较纯C/C复合材料有所提升。
其他文献
多级AO工艺是基于传统AAO工艺开发的一种多点进水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碳源利用效率高、脱氮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但该工艺仍需进一步完善进水流量分配、缺氧好氧容积比等参数。同时,某些地区的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在达到一级A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深度脱氮除磷。例如天津推出的地方A标准要求当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 000 m3/d时,出水应符合TN≤10 mg/L和TP≤0.3 mg/L的要求,而
马天仙又称马仙、马孝仙、马夫人、马元君、马仙姑等,是浙闽一带的地方俗神.马天仙因孝而“不凡”;因忠而扩展;因抗旱而被人们广为接受.在马天仙神性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道德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新时代,阶级分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地位,此方法在中国社会的最早成文论述当属《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文中主要使
一个横跨各领域的杂家但凡世界上的知名人士,大多都有着不只一个响当当的头衔。比如孔夫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鲁迅先生是近代闻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评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MMC)中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材料。由于其优异的高温强度,高耐磨性,高比刚度等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可加工性等优点,已
随着世界航运业的迅猛发展,由船舶压载水携带的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对生态环境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对缔约国就船舶压载水及其沉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承载了我国在医药方面的悠久历史.中医药典籍英译实现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对世界医学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基于中医药典籍英译的中医药
炭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电导率和发达的中孔结构的三维网络状结构材料,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双电层(EDLC)电极材料。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金属掺杂物,将其掺杂到炭气凝胶中对凝胶进行改性,不但可以改变凝胶的孔结构分布,而且可能在电吸附过程中能够增加电吸附量和抑制物理吸附。本文以间苯二酚、甲醛、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TiO2的有机气凝胶,然后在石油醚超临界条件下干燥,
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的不竭源泉和砥砺前行的
在生物大分子分离领域,基于疏水作用的膜色谱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膜色谱除了拥有柱色谱物质交换效率高的优点外,还拥有柱色谱所不具备的运行压差小、通量高、易于规模化等优势。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两亲聚合物接枝改性的纸基蛋白分离膜。在滤纸表面接枝时,使用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IPAm-丙烯酸酯共聚大分子单体获得支化接枝链,从而获得PNIPAm均聚物主链(LCST=31℃)和NIPAm-丙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