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宁青山羊是我国特有的羔皮用山羊品种,成熟早、繁殖力高是该品种的重要特征。母羊初配年龄为6月龄,初产母羊平均产羔率163.1 %,一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平均产羔率293.7 %,最多时一胎可产6~7羔。我们通过对山羊年周期中GTH分泌规律及垂体GTH细胞和卵巢中GTH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来探讨济宁青山羊高产的机理,为提高山羊的繁殖力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提供理论基础。实验一济宁青山羊垂体GTH含量和血浆GTH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济宁青山羊垂体组织GTH含量和外周血中GTH浓度的关系,根据血浆中FSH浓度将实验羊群分组,结果表明:实验羊处于不同的生殖周期,垂体组织中FSH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血浆中FSH浓度与其不存在相关关系(R=-0.280,P>0.1);垂体组织中LH含量与血浆中LH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之间成正相关(R=0.544,P<0.001)。可见,FSH和LH在组织中的合成及在血液中的分泌均存在很大差别。实验二济宁青山羊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类型及在不同繁殖时期的变化本研究以济宁青山羊发情期、间情期和乏情期的垂体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和双标记方法研究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类型以及在三个时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 FSH和LH细胞阳性率在三个时期内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FSH和LH可以存在于同一GTH细胞内,仅含FSH和仅含LH的细胞阳性率在三个繁殖时期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FSH/LH双激素细胞在三个繁殖时期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三济宁青山羊发情期与发情间期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超微结构观察以济宁青山羊发情期和发情间期垂体组织为研究对象,超薄切片观察促性腺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垂体远侧部细胞中,促性腺激素细胞常位于窦样毛细血管周围,分泌颗粒在150~250nm之间,呈圆形或椭圆形。分泌颗粒的数量与发情周期密切相关。发情期,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胞质内颗粒较少,散在分布于胞核周围,细胞处于旺盛的分泌状态。发情间期,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胞质内颗粒丰富,密集分布于细胞两端。实验四济宁青山羊卵巢中FSHR和LHR的免疫组化研究采集济宁青山羊发情期卵巢,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FSHR和LHR在卵泡中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FSHR存在于卵泡细胞和卵丘细胞,从原始卵泡开始FSHR存在于各级卵泡中。LHR主要存在于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LHR最早出现于初级卵泡,以后随着卵泡发育染色强度逐渐增强,到成熟卵泡变为最强。FSHR和LHR阳性细胞数量都随卵泡的闭锁而减少。在有腔卵泡,随着卵泡发育变大,FSHR阳性细胞逐渐减少,LHR阳性细胞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