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动结构一直是许多学者争议颇多的句法结构,它最为常见的句法结构为[NP+V+Adv.]。尽管研究颇多,但在确保任何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一前提上,中动结构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一致的意见。在中动结构的生成方法,中动词的及物性方面也存在分歧。对于中动结构的生成,现存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词汇生成观,句法生成观。但即使在同一生成观内部,不同学者对域外论元的存在与否,副词的必要性等问题也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因此,对中动结构进行清晰界定十分迫切,也只有在同一研究范围的研究才具有科学价值和说服力。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对经常引起混淆的中动结构和非宾格结构,以及中动结构和被动结构分别作了比较,希冀以此来界定中动结构的具体特征。此后,作者指出已存研究中的理论缺点并以赵彦春教授提出的人类语言的基本逻辑框架这一理论(赵彦春,2010;王娟,2009)作为分析中动结构的一种有效的理论。在人类语言基本逻辑框架这一理论下,作者对中动结构的生成方式以及充分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中动词被重新定义为独立的不及物动词,它和与之具有相同形态的及物动词是异质同构的关系。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中动结构是原位生成而非句法移动,它的句法结构由已经在词库中定义好的中动词的相关特点决定的,中动结构在句法层面和逻辑层面都不存在域外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