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破坏特点对抗震规范进行修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汶川震区实震调查资料,利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碎石土填料的岩石场地重力式挡土墙的地震土压力及分布规律,并以此对铁路、公路路基抗震规范做合理性讨论和细化。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G213都江堰——映秀三级公路沿线的挡土墙工程地震破坏情况展开调查。详细整理高烈度山区挡土墙地震破坏资料,为本文及后续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实震资料。2.岩石场地重力式挡土墙地震动土压力分布形式为偏态单峰曲线状,且其控制因素是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土压力集中作用于挡墙中部,约为60%~80%,峰值位于0.40~0.45倍墙高处,建议国家规范对柔性挡土墙的抗震设计作出必要的规定。3.地震土压力分布随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加逐渐偏离现行规范认为的三角形线性分布而呈曲线非线性分布;作用点普遍高于1/3墙高处,并有随地震加速度增加而逐渐升高趋势。4.现行国家规范对挡土墙地震土压力计算及工况点安全验算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针对规范抗倾覆计算结果偏于危险,本文建议国家规范对地震土压力作用点的规定可提高至0.35墙高处,以提高挡土墙抗倾覆安全计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