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术后常见疾病,目前对于术后早期肠麻痹的治疗,西药主要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及促胃肠动力类,其都有一定的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术后肠麻痹的治疗理念已发生较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西药治疗。中医中药在术后肠麻痹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愈来愈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认同。本研究在前期临床药理毒理研究的基础上,临床观察中药复方黄厚排气颗粒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目的:评价黄厚排气颗粒治疗非胃肠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符合非胃肠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黄厚排气颗粒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各23例,术后12小时开始服药,每日2次,疗程2天,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分级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其他症状体征,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以评估黄厚排气颗粒治疗非胃肠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出现的不良事件,对其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 结果:统计学表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24h排气率26.1%,36h排气率82.6%,48h排气率91.3%;对照组24h排气率13.1%,36h排气率39.1%,48h排气率6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8.2%,总显效率95.6%;对照组临床痊愈率30.4%,总显效率7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过程中,各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黄厚排气颗粒治疗非胃肠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