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由于椎体不稳,静态、动态压迫因素致脊髓受损,引起相应部位感觉、运动障碍。常为多节段受累,发病较慢,40~60岁多见。颈椎矢状失平衡与颈椎病发病有着密切关系,颈椎矢状参数可评估其严重程度。但是,颈椎矢状参数由于X线片显示不清,照射与手术矫形体位不一致,限制其临床应用;同时目前缺乏对于颈前路双节段手术后矢状平衡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颈椎CT矢状重建图像测量术前、术后颈椎矢状参数,比较并探讨术后参数变化同颈前路双节段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脊柱科收治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58人,病变节段为颈5/6、颈6/7,磁共振图像示病变同症状定位节段相符。手术指征:1、颈椎病出现明显脊髓、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2、外伤或其他因素作用导致颈椎病突然加重的患者;3、颈椎节段不稳,颈痛明显,四肢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既往颈椎手术病史;2、椎体骨质破坏、椎体炎症病变活动期及难以耐受手术的基础病;3、脊髓变性、肌肉萎缩。共56名患者达到相应标准。所有病人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病人术后1、3、6、12月及每年定期随访。所有患者于术前及随访时均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应用颈椎CT矢状重建图,范围包括第一胸椎完整像及胸骨柄。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影像学参数涉及颈椎矢状参数,包括T1 slope(胸1倾斜角)、C2-7 SVA(颈2-7垂直轴距离)、C2-7 Cobb。临床指标为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颈椎JOA评分。按术前T1 slope中位数分2组,大于中位数的为高T1 slope组,小于中位数的为低T1 slope组;并比较两组术后临床、影像指标的差异。比较术后颈椎矢状参数、临床指标的变化。对术后颈椎各矢状参数改变量间,颈椎矢状参数改变量与临床指标改变量间进行相关性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16完成,检验标准为双侧P值小于0.05。结果:56名纳入研究的患者各数据完整。一般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0.9岁(40-78岁)。男性为38名,女性为18名。平均随访时间为29.1月(12-36月)。颈椎矢状参数发生如下变化,C2-C7 SVA由25.16±1.01 mm降为20.75±1.64 mm,C2-7 Cobb角由19.20±1.04增至24.05±0.84,T1 slope由23.38±4.27增至25.66±2.09。所有颈椎矢状参数术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指标在术后有以下变化,颈部VAS评分由4.14±0.84降至2.34±1.49,上肢VAS评分由1.35±0.94降至1.04±0.87,颈椎JOA评分由10.14±2.68增至14.77±1.70。颈部VAS评分、颈椎JOA评分术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VAS评分术后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2)。根据术前T1 slope的中位数分为2组。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的功能得到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10.14±2.68,增加至末次随访时为14.77±1.70。高T1 slope组范围为23.4-43.6°,均值为26.65±3.47°;共有28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为61.66±7.31岁。低T1 slope组范围为12.7-23.4°,均值为20.13±1.76°;共有28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为60.14±7.83岁。两组年龄、性别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74)、(P=0.62)。比较两组颈椎矢状参数,高T1 slope组术后C2-7 SVA(21.68±1.12)大于低T1 slope组(19.82±1.5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T1 slope组术后C2-7 Cobb(24.18±0.60)与低T1 slope组(23.93±1.04),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9)。比较两组术后临床功能恢复,高T1 slope组术后JOA评分(13.89±1.91)、JOA改善率(52.8%)小于低T1 slope组(15.64±0.83)、(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T1 slope组术后颈部VAS(2.00±1.49)、上肢VAS评分(0.75±0.84)与低T1 slope组(2.68±1.44)、(1.32±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P=0.31)。在颈椎各矢状参数改变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C2-7 SVA与C2-7 Cobb存在负相关(r=-0.45,P<0.01),C2-7 Cobb与T1 slope存在正相关(r=0.26,P<0.01)。在颈椎矢状参数改变量同临床指标改变量比较中,C2-7 SVA与JOA评分存在负相关(r=-0.31,P<0.01),C2-7 SVA与JOA改善率存在负相关(r=-0.17,P<0.01)。C2-7 Cobb与颈部VAS评分存在负相关(r=-0.42,P<0.01)。结论:颈椎矢状参数同脊柱矢状平衡密切相关。当颈椎后方结构无破坏时,颈椎通过增加前凸平衡T1 slope造成的颈椎前倾。ACDF术后颈椎前倾不大,可人为增加颈椎前凸。颈椎矢状平衡可以预测脊髓型颈椎病人的临床预后。通过分组比较,高T1 slope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恢复较差。脊柱外科医生应该加深对颈椎矢状参数的了解,通过评估患者术前矢状失平衡的轻重,来制定个人化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