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拆建工程逐年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也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导致城市内涝问题严峻,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透水性路面,国内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也开始推广透水性路面。若将以上两个问题结合,既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也可缓解现代化城市内涝问题,因此将建筑垃圾材料应用于透水路面底基层填料具有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作为透水性路面基层替代材料的适用性。由建筑垃圾成分分析,可知其中砖块和混凝土的数量占绝大部分,因此主要研究了这两种常见的建筑垃圾材料,以评估它们在不同配比和不同级配以及不同环境下是否适合用作渗透性路面基层材料,土工布在这项研究中用于过滤污染物。试验室测试包括建筑垃圾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例如吸水率、重型击实试验、XRF荧光光谱仪化学成分分析等,自制降雨模型试验以及柱浸出试验。1.通过吸水率试验得出了再生骨料的吸水率优与天然骨料;2.重型击实试验得出不同配比和不同级配的建筑垃圾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3.另外,自制降雨模型试验装置,建筑垃圾混合料显示出良好的渗水性能和蓄水性能,其中100%混凝土的渗水能力表现最好,100%砖块级配3的蓄水能力表现最好;4.并比较了土工布加筋和未加筋在渗透后固体悬浮总量和渗透系数的变化,发现土工布可阻挡一定程度的固体悬浮物,而土工布加筋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不大;5.研究了土工布加筋以7天为周期的透水长期性能,每种工况的渗透系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6.探索造成堵塞的原因,发现试验中级配2的建筑垃圾混合料长期性能表现最为优异,方解石沉淀对堵塞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由于细屑的堆积而造成的物理堵塞可能更为明显;7.柱浸出试验探究包括六种重金属含量(Cd、Cu、Cr、Pb、Zn、Ni)在不同配合比、不同pH值和不同液固比时的变化,并与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地下水标准进行比较。总体而言,建筑垃圾用于地下并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可适用于地下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