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藏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热点领域,其中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受到极大关注。致密油藏具有孔喉小、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等特点,开发勘探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致密油藏资源开采,常用的技术是大规模水力压裂。压后焖井阶段,压力释放促进压裂液滤失进入储层,改善油水界面性能,提高渗吸置换能力;此外,压裂液对近缝储层具有一定损伤,在开发过程中合理优化焖井时间可在保护储层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增产改造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藏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热点领域,其中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受到极大关注。致密油藏具有孔喉小、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等特点,开发勘探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致密油藏资源开采,常用的技术是大规模水力压裂。压后焖井阶段,压力释放促进压裂液滤失进入储层,改善油水界面性能,提高渗吸置换能力;此外,压裂液对近缝储层具有一定损伤,在开发过程中合理优化焖井时间可在保护储层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增产改造效果。因此,评价压裂液与储层渗吸、伤害作用机制、合理优化焖井返排时间,对提高致密油储层开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大庆Z区块扶余储层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XRD全岩衍射实验、孔隙度实验、渗透率实验、压汞实验、接触角实验、动静态渗吸实验、储层伤害实验和焖井返排实验,测试储层矿物组分和物性特征,缔合压裂液体系下动静态渗吸特征、渗透率损害率和焖井返排采收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焖井多相流体流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焖井方案日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提出来最优焖井时间。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工区扶余油藏致密储层石英类总量在47%之间,颗粒总量为86%,填隙物总量为6~9%,孔隙较为发育;孔隙度分布在10.56~12.38%,平均孔隙度为11.46%,渗透率分布在0.9~1.3m D,平均渗透率为1.13m D;岩心为亲水岩心,孔隙尺寸致密,小孔隙为主,具有较强的毛细管力。(2)动静态渗吸速率均在渗吸初期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快速下降,逐渐达到平衡。核磁共振分析表明,静态渗吸主要是岩心小孔喉发挥作用,动态渗吸小孔喉和大孔喉均发挥作用,动态渗吸速率高于静态渗吸速率。缔合压裂液体系对储层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渗透率损害率11.9%左右。(3)实验结果表明,焖井初期在毛管力和焖井压差释放的共同作用下,渗吸置换作用明显,采收率迅速上升,随着压裂液伤害过程的进行,岩心物性下降,采收率提升幅度减缓,目标区块储层合理焖井时间为6天。(4)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焖井时间的增加,裂缝周围的压力扩散范围不断增加,裂缝伤害半径逐渐扩大,压裂液滤失范围增加,累积产量增加。压后焖井时间不宜过长,压裂液长时间滞留在地层中对地层造成伤害,建议合理焖井时间为6~10天。将焖井时间6~10d在S区块井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提产提采效果,该研究对提高致密油储层开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油藏渗流过程是多相多组分的,甚至包含组分间的传质,传热以及流体和储层岩石间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作用。这些复杂行为的方程往往体现出输运方程的性质。在此背景下,间断有限元法作为一种适合于求解输运方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通过增加解函数的多项式阶数来提高求解的精度。间断有限元法同时具有经典有限元法灵活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限体积法物理意义明确、局部守恒的特点。相比于其他常
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大斜度和水平井段钻进时井眼足够的清洁,如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许多钻井问题,如卡钻、托压,掩埋井眼等问题。钻井液携屑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按照作用源分类:一是受循环介质(钻井液等)运动影响;二是机械运动影响,如钻杆旋转、横向运动、轴向运动、高频震动以及携屑工具叶片旋转等。岩屑运移是受循环介质和钻具机械运动耦合影响的高度复杂的固液流动问题。因此,对水平
A区块外扩区位于过渡带北部,面积10.33km~2,地质储量为362.96×10~4t。目前研究区处于初步开采阶段,由于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开采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对研究区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储层岩石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以便指导研究区稠油油藏开发。首先根据研究区平面上的位置分布取井,开展室内实验,测量不同井位油样的原油粘度、含胶量、含蜡量和族组分,分析原油粘度的平面变
喇嘛甸油田经过近20年聚合物驱开发,目前一类油层聚合物驱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以上,注聚对象已全面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包括二类A油层和二类B油层,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开发状况均有别于一类储层,因此需要针对二类油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剩余油分布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水、聚驱后二类油层剩余油精准挖潜,最重要的是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通过了解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目前水、聚驱开发效果,明确现阶段地层微观剩余油类型及孔
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大多呈现高含水、优势渗流通道发育严重和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开采出这部分剩余油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X区块经过50多年开发,已进入聚合物驱开发末期,目前综合含水率为98.61%,继续使用聚驱开发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明确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识别出地层内哪些部位形成了优势渗流通道,为聚驱后剩余油挖潜对策的制定,解决油田实际生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X区块
石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开采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大部分老油田都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常规水驱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开采储层中的原油,导致大量剩余油滞留在储层中。作为提高采收率的手段,三元复合驱虽然能代替常规水驱的方法继续开采储层中的剩余油,但是其所带来的环境不友好问题也备受关注。与三元复合驱相比,聚/表二元驱复合驱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然而,聚/表二元驱复合驱不仅可以弥补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开发、保证油田稳产的重要途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油藏数值模拟、物质平衡法、经典公式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都是基于少量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校正后可用于快速预测开发指标,但当样本数据增多时,往往会出现拟合效果降低的情况,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由于油田开发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一种不明确的非线性关系,导致常规的预测方法存在模型建立困难、误差较高、计算量大等缺点。针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采用聚合物、表活剂和碱等化学驱替手段提高采收率,造成采出水水质成分复杂,悬浮固体含量和含油量严重超标,对油田化学驱污水分离处理及回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深度曝气工艺处理化学驱污水,可实现含油量及悬浮物含量的显著下降,但目前关于深度曝气最优工艺参数较为模糊,深度曝气作用机理和HPAM曝气氧化降解机制尚不明确,为此开展深度曝气工艺处理化学驱污水的室内实验研究以及
N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在目前井网下,一类油层出现含水高、单井日产量低、部分层段动用程度差等现象,为确保油田稳定生产,亟需寻找其他技术解决当前区块遇到的问题。为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需分析影响开发的主控因素。本文结合储层物性与油田生产实际,确定该区块适合用聚合物驱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设计了不同井距方案和聚合物驱注入参数方案,通过方案开发效果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方案对开发效果
当前,国内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主要采用水平井压裂和注水增能提高开发效果,但由于储层岩石具有基质渗透率低、孔喉细小和连通性差等特点,开发生产过程中普遍出现地层能量消耗较大、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产量递减较快和采出程度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油田开发效果。为提高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大港油田致密油藏储层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