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和估值方法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研究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和估值方法论,并进行案例分析,以给社交电商行业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与估值以参考。近年社交电商作为新的一类电商兴起,但是出于相关社交电商公司2018年起才有公开披露数据的原因,研究社交电商的文献却很少。因此笔者认为该研究具备增量价值。笔者提出社交电商商业模式和估值方法研究的方法论。就商业模式是否能成功上,着重关注三点:第一,社交电商社交属性是否能低成本为其快速带来大量流量;第二,社交电商定位是否足够差异化;第三,除去社交属性外,社交电商作为电商的基础能力是否足够优秀。就估值方法上,分为两类。第一,起步阶段社交电商定性判断方向。如果社交电商细分子赛道行业空间大,市场集中度有望提高,公司竞争优势强且壁垒高,则公司有较大概率在弱者淘汰行业集中的过程中存活下来,并做大提高市占率。第二,较为成熟的公司定量看估值。根据社交群体属性决定用户数;根据社交群体属性、商品价格定位、用户客龄分布决定客单价;根据商品使用频次、客单价高低、用户客龄分布决定单量;根据电商变现方式的多样性与供应商可让利幅度决定货币化率。由于平台型电商收入成本结构类似,自营型电商收入成本结构亦类似,总体来说受社交属性影响较小,则认为采用相对估值法时,平台型电商可用阿里对标估值,自营型电商可用京东对标估值。对于货币化率已经比较稳定的公司,或者GMV增速放缓,投资人开始要求货币化的公司,我们应当对社交电商用P/S相对估值法进行估值。在乐观情况下假设社交电商公司净利率与对标公司阿里或京东相等,则结合某社交电商收入增速,采用PSG相对估值法测算该社交电商的价值。而对于GMV增长非常迅速,货币化率不高的社交电商公司,我们通常采用P/GMV估值。笔者进一步选取拼多多与云集两个案例实践社交电商商业模式分析框架与估值方法论。首先详细阐述公司盈利模式,进而结合基本面分析法,根据社交电商的社交特性改进估值方法,以期较为准确地给出公司估值。研究拼多多,关键跟踪指标为其作为电商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根据拼多多社交群体的价格敏感特性,以及拼多多低价的商品价格定位,估计年活跃用户数、客单价、人均单量等参数,结合阿里估值水平,运用相对估值法,在2019年3月1日给与拼多多1881.2亿元人民币的估值,认为彼时拼多多市值过高。研究云集,笔者得出结论,看空云集。主要原因包括:尽管行业空间很大,但是个人分销模式下,后端供应链“精选SKU降成本”逻辑随着用户及SKU增加被打破;行业竞争激烈,没有明显巨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竞争参与者营销费用居高不下;未来集中度的提升不能依靠对于平台粘性极低的个人分销渠道,而需要培养供应链与中端支持基础设施;云集在价格定位与分销分成激励机制上都没有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2月16日清晨,陕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摄像谭卫东和往常一样,搭乘着215路公共汽车去单位上班。车辆进行中,他突然发现一名窃贼正触碰自己的包,想进行偷窃。看到谭卫东有所警觉,窃贼
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这一属性的定义是为广大新闻业界人士所接受的,但是长期以来,以营利为目的的都市报为了有意在对于公众印象的定位上不同于机
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诸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流失、地力减退等生态环境问题,人们试图发展和应用高新农业科技来改变农业生产中的诸多弊端,并致力于形成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从而破解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共同发展;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包括绿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凭借其热功转换效率高、系统相对简单紧凑以及经济效益显著等卓越的技术优势,被认为是实现低品位余热能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国内外学者针对ORC系统中的换热器和膨胀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针对ORC系统中工质泵的研究工作较为匮乏。工质泵主要的作用是为ORC系统提供所需的工质流量和蒸发压力
<正>有关广告对社会的巨大贡献,诸如推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进步和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刺激了生产厂家之间的健康竞争,使消费者受益;广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党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权威性、影响力,实现从主流媒体到强势媒体的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摆在党刊工作者面前亟待突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