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考级作为舞蹈普及教育的方式之一,在舞蹈普及教育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至今在中国方兴未艾。其中,以“中国舞等级考试”创立较早、规模较大,教材较完整,机制较完善,其教育模式的构成相对成熟与完善,市场开拓较广,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因而,值得我们关注。“中国舞等级考试”是由北京舞蹈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创的一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是以中国舞为主要教育手段与内容,依据普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划分学习级别,安排学习内容,并以特定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判断其学习成绩和技术等级的一种社会化教育模式。该课程模式设定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自我定位为一门校外美育课程,属素质教育范畴。鉴于其作为当代中国舞蹈考级教育模式的开创者与奠基者,因此,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教育模式一一包括教学机制、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会推广和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认识其特点、局限、优长和历史贡献。通过对其社会化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与教育功能实现度的考察与分析,指出其优缺,总结其成功经验,探究其成因,针对其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强调考级教育应在舞蹈普及教育中所承担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从而为舞蹈考级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推动舞蹈社会化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值得强调的是,“中国舞等级考试”教育模式作为舞蹈普及教育模式中具有独特性的“这一个”,既无法被其他种类的舞蹈教育模式所取代,也无法统领所有的舞蹈教育模式。本研究主要关注“中国舞等级考试”教育模式中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社会推广模式等三大层面。一方面,通过对其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机制的分析,考察其本体构建;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分析,评析其社会教育功能实现的效度、社会教育的贡献、影响力以及存在的历史局限,进而探求这一教育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成因,尤其是支撑其建设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中国舞等级考试”的成功经验和科学化教育方法得到总结和发扬;同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在当代教育创新理念指导下,探讨其教育模式推陈出新的可能性,使其继续在全民舞蹈教育和舞蹈社会化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中国社会舞蹈考级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共四章。第一章为“中国舞等级考试”课程模式分析。指出课程模式以分级递进的结构进行建构,追求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兼顾。参照对培训机构的教师与学生的调研结果,认为其课程模式具有系统、科学、专业和趣味性统一的优势,但存在不同级别间功能目标断层的问题。第二章为“中国舞等级考试”教学模式分析。总结“中国舞等级考试”的核心教学模式具有“拆解一组装”与“示范-模仿”,以及多种方法结合的特点,参照对学生与家长的调研分析结果,认为其教学模式显现出专业优质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教学具有规范、严谨、合规律的优势,但存在重“学”轻“用”的问题。第三章为“中国舞等级考试”社会推广模式分析。指出其社会推广模式是通过培养选拔师资与教育产业链建设实现,参照调研数据与结果,认为社会推广模式具有完善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势,存在考核方式僵化与功利倾向的问题。第四章为关于“中国舞等级考试”教育发展的思考。总结其成功原因为专家投入普及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学质量与教育产业链建设;同时,指出其由于存在不同级别间功能目标断层的问题,影响教育目标的清晰度,从而带来教育的隐忧;而重“学”轻“用”的问题,则带来受教者的主体性发挥和创造力培养效度减弱的隐忧;考核制度僵化和功利倾向的问题,则带有影响教育最终目标实现的隐忧。面对这些隐忧,笔者提出促进其继续发展的一些建议:一是功能目标设定与培养方式对应;二是学用结合,身心并用施教;三是改革考核机制,坚守教育之本。以求从根本上推进“中国舞等级考试”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